523伏击(2 / 3)

在两军交战时,从马上摔下来,后方的战友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让出道来,那么结果要么直接被无数的马蹄踩踏而死,要么就是被战马直接撞死。

刚才他们从明军队列里冲出时,就已经消耗了大量马力,不过这是因为军令难违,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这道军令的危险。

事实上,这两个游击之所以会被分派到这个危险的任务,自然也是因为他们并不是杨照的嫡系人马,所以才会接到这个差事。

只是在军队里,已经站了队,自然就要一条道走到黑,瞻前顾后是没有出路的。

就像这次的命令,如果他们胆敢违抗,说不得杨照就此打住,不再追击鞑子,但是全部罪责就会打到他们头上。

至于结果,大概率不是被一撸到底那么简单,就算直接被斩杀都是有可能的,而且他们身后的人还不能以此说什么。

毕竟,军法之中对于违抗军令的惩罚,本就如此。

很快,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如同他们的判断一样,鞑子前锋兜了一圈后就停留下来,中军骑兵这个时候也已经冲出熊山地界,也是随着他们之前的路线进行转向,正在完成180度转向的动作。

不过,敏锐的他们也发现,鞑子已经把前面的粮车抛弃到这条道路上,他们选择轻装转身。

明军减速,让鞑子的中、后路军逐渐超过他们。

不过,在面对这已经严阵以待的鞑子前锋军时,明军包抄部队也不敢贸然发动冲阵,去撞击明显是鞑子精锐的前锋骑兵。

更何况,他们明显处于人数劣势。

就这样,鞑子骑兵踏着分秒般,在明军大队追上来以前,完成了军队的转向工作,他们已经是直面明军,不再是把后背晾在他们眼前。

此时,两个游击将军有了一丝后悔。

如果不是他们机械的按照杨照的军令行事,不是奔着对方中军前列去冲击,而是直接冲杀鞑子中军的后部,或许他们还是有机会给鞑子军队制造混乱的。

只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其实也是违抗军令,等待他们的将是什么,那就不好说了。

杨照这个人,脾气是有些暴躁的,而且刚愎自用。

或许打赢了,只会给他们轻微的处罚,不过要是损失大了,说不得就要他们背锅。

两队明军逐渐开始减速,勒马,收拢手下骑兵,重整队形。

这个时候,还不是他们放松之时。

明军大队即将抵达,这个时候若是鞑子发动突袭,也是非常危险的。

只不过,不管是蒙古人还是明军,在两军正面交战之时,也是会讲一些战场规则的。

最起码,在对方尚未完成结阵前,或者连续三通军鼓敲响前,他们是不会冲过来的。

这和伏击战不同,伏击战当然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此次两军交战,就是平原之上一场大战,自然就要按照正面交战的规则来。

很快,大明辽东总兵官杨照就催马到了前面,手下也开始整理兵马。

一场追击战变成正面大战,其实一开始杨照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不说别的,他率部追出边墙后,只要鞑子回头迎战,就会面临这样的场面,所以丝毫不以为意。

不过先前鞑子队列的转变,可以说在时间上掐得分毫无措,显然对方带队之人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将,由不得他不重视起来,命令手下人小心整理队形。

只是,此时鞑子的骑兵是在山外,而明军军阵的一侧却是熊山,自然对于他们队形的摆开不利。

不过对骑兵来说,这样的阵型影响也有限。

阵型宽度不够,那么就加强厚度,反正到时候两军就是对撞。

自己的骑兵人数更多,队形更加厚实,在这样的交战当中其实更加占便宜。

两军对冲以后,杀穿对方队列,在兜一圈回来再杀,这伙鞑子铁定是插翅难飞了。

杨照此时在心中盘算着,也是这样下达整队命令。

这么多鞑子,战后至少也是上千颗首级在手,报到朝廷,自己怎么也能升一级,就算不能做到大都督,给个都督同知也是说得过去的。

两军对峙中,杨照在心里想着美事,脸上不免显出得意的神情。

此时,鞑子军中,黄台吉也正在和身侧的打来孙对着面前的明军指指点点,脸上一副兴奋之色。

杨照的军旗就在敌军队列中,可以肯定,这次钓出来的真是明军辽东总兵杨照。

杀掉他或者活捉他,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大功一件,最起码可以狠狠打击明军士气。

想到他们策划的攻势,若是押着杨照去攻打明军的城池,对面明军看到他们的总兵大人被俘,士气该变成什么样子。

两边将领都是信心十足,都在想着一战击败对方奠定胜局。

只是,这一切,都是有心算无心。

随着明军在熊山脚下完成结阵,军队密集排列好,准备发动和鞑子决战之时,一支鞑子骑兵部队已经悄无声息从熊山一侧绕出,堵在了明军军阵的后方。

突然的变化自然被明军后面的士卒发现,当看到大队鞑子出现,以攻击队形向他们冲来而不是结阵时无不心中大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