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漕运还真碰不得(2 / 3)

然你今日问起这事儿,我就先和你说声,那边的事儿该放手就放手吧。

走陆路,虽然赚的少点,可也安全的多。”

张居正最后还是语重心长对魏广德说道。

整整一天,魏广德心情都不怎么好。

财路眼看着被人断了,能好才见鬼。

他现在在京城里过的好日子,可全靠辽东那条线的分红,想到失去了这条财路,自己家里以后貌似就要沦落平庸,魏广德心中千万个不甘。

到最后,魏广德心里也只能感叹,怪不得以前看书,那些猪脚都要穿在皇帝身上,然后才敢改天换地打造一个日不落帝国。

穿成屁民,即便是科举有成,貌似除了跟同僚们一起同流合污,还真什么事儿也很难办成。

至于那些从底层爬起来,还想造反做皇帝的,也就是随便胡诌而已。

当然,如果是在崇祯那个时代,貌似可以,有那个猪队友助攻,成功的概率确实很大。

不过在这时代,或许应该算是大明朝的中期吧,所有人的思想就是忠君爱国什么的,在他们心目中朱明王朝才是正统。

你以为凭借给人一定恩惠,就让他们放弃心中的朝廷,那是想多了,除非你联合的是山匪强盗。

只有这些人,心中才没有朝廷,因为朝廷就是他们的催命符。

回到家中的魏广德依旧在思考这事儿,因为关系到自家未来的生活。

裕王府那边,魏广德也不打算这么早就过去通气,因为裕王在此事上根本就没有任何发言权。

想到自己以前让芦布抄录的资料,涉及从前元到正德朝漕运和海运的数据。

运送一百万石粮食从南方到北方,若是走漕运,永乐时期大约需要消耗三百万石粮食,成化朝约三百三十万石,而到了现在,这个数字只高不低。

也就是说,从南方把粮食运到北方,需要三倍以上的运输成本,这还不考虑期间消耗的时间。

但如果是走海路呢?

那么花费大概是一百万石。

也就是什么都不变的前提下,仅仅漕运改海运,送入京城的粮食直接可以翻一倍。

别看只增加一倍,可却能让九边士卒不再为口粮担忧,或者京官们的禄米也可以得到保证,不用再被户部折色。

当然,这些,魏广德也只能是想想。

如果嘉靖皇帝采纳,这一切变为现实的话,难保京城里会不会又有无数的工地开建,新的庙观诞生。

其实,魏广德在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就敏锐的发现,做海运,貌似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至于方式嘛,当然是顶着漕运的消耗行海运之法。

漕船不入大运河,顺江而下入海,沿着海岸线北行到天津,在通过海河等支流运抵通州。

这可是暴利啊。

相当于送一船粮食可以赚两船粮食回来,即便考虑到造船和维修,那也是大赚特赚的生意。

不过,这只是这对海运商人而言,对吃漕运饭的人来说,自然是灭顶之灾。

想想大运河流经的府县,有多少人口以此赖以为生,别的不说,但就漕军就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倒不是说他们有多强大的战力,而是他们被释放出来后可怕的破坏力。

漕运改海,漕军会因此被削除几成?

魏广德不知道,但是至少有好几万人会失去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职业。

当然,他们也可以被兵部用来补充其他卫所,但是两岸无数靠运河吃饭的百姓又当如何?

想到这里,魏广德就一阵挠头,漕运还真碰不得。

漕运实施已历百年,运河沿岸无数人的生计依赖于漕运,贩夫小卒,纤夫船户,甚至卖唱卖笑的歌女等人,而且沿河的中下层管理者也可以借机揩油,大家都一起来维护这个体制。

在窄窄的一条河道上,从朝廷到漕运的官员,从漕工到普通百姓,太多人的生计被绑架在这条河道上。

漕运的存在,其实已经超脱了经济的束缚,而是一项关乎大明朝国运,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策。

到这一刻,魏广德算是悟了。

只要大明朝没有放开海禁,那么漕运的地位就根本无法挑战。

围绕着运河沿线无数城镇的利益集团,以此谋生的无数黎民百姓,这么庞大的力量足够让嘉靖皇帝作出明智的选择。

而魏广德不知道的是,在未来终结漕运的,其实就是一场波及运河的起点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183年后,太平天国占据南京和安徽一带,运河沿岸主要城市都遭受重创甚至焚毁,清廷才不得不选择海运的方式向北京运粮,至此盛行数百年的明清漕运,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如果知道未来终结漕运的力量居然会是这个,魏广德或许会考虑助攻一波,让张琏的兵马干脆扫荡南直隶一带,让明廷彻底看清楚漕运的脆弱。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不说其他,但就现在江南的戚龙俞虎就足够张琏喝一壶的,有这两人坐镇,一般的反贼还真难做大。

至于魏广德看到的,通过开海禁的方式逐渐让海运替代漕运,那也是基于沿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