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倒下的旗帜(2 / 3)

姜氏齐国。

周安王看到了田午,就能回想起那如同噩梦的一天。

他不敢拒绝魏击和田和的“请求”,那时的周安王在心里默默的感慨,父王啊,你为何给我留下这有名无实的天子呢?他第一次明白了父王的处境。

或许在更早以前,周天子的王冠就已经开始褪色了,在平王之后,随着军事实力一落千丈,周天子更像是一面旗帜,而不是诸侯们的共主。

诸侯们之所以需要这面旗帜,最主要的原因是,周围的蛮夷太强大了,他们需要一个领袖来团结大家共同对抗蛮夷。

然而,大家都是诸侯,谁来做这个领袖呢?

经过数十年的博弈,大家形成了一种默契:霸主们成为那个实际的领袖,而周天子成为背后的旗帜。

平王之后的大约200多年里,周王室虽然仍然有不少的挑战,但这个平衡还算保持得不错。

周室的祖先们安于做这面旗帜,而不安分的霸主们也没有能够把周王室怎么样。

直到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在位的第二十一年。

这一年,魏国取得了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乐羊成功的攻占了中山国的全部国土!

在这之前,中原国家之间,存在许多蛮狄。

随着中原诸侯的逐渐强大,这些蛮狄被逐渐消灭或归附中原诸侯国。

但有一支白狄的后人,在晋燕之间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建立了一个国家——中山国。

三家分晋之后,锐气当头的赵国竟然难以征服这个白狄留下的国家,于是向当时更加强大的魏国请求援助。

魏斯正在寻找新的扩张方向,赵国的请求正中下怀,魏斯以乐羊为将军,出兵攻打中山国。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山灭国。

曾经的蛮夷要么被消灭,要么融入了中原,连楚国都接受了中原文化,整个中原大地,已经找不出几个中原国家共同的敌人了。

既然共同的敌人已经不复存在,那么,周天子这面战斗用的旗帜,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而魏国的君主魏斯,竟然不遵礼而重法。

魏斯最终决定任用那些优秀的“士”来作为国家的卿相、各部门的主管官员,甚至军队的将帅。

而且还对国府做了更为明确的划分,而不像周或其他诸侯那样,把土地分给那些国君的小宗们,让他们和他们的子侄世代成为国家的卿相。

不仅如此,他还决定将地里的奴隶和野人解放出来,组成一支军队。

为了保证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他们不再将土地分封给卿相,而是给予奴隶和野人们小块的土地耕种权,但却把治权和赋税权收归国有。

积累起来的财富,魏斯又用来招募新的政府官员和士兵,扩大更大的领土。

魏斯的变法竟然使得魏国一跃成为中原最为强大的诸侯,这却是很多人都始料未及的。

魏国的强大对中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被抛弃了精神领袖的身份之后,周室的先祖们历代努力所创立的这个贵族秩序正在被诸侯们逐渐嫌弃。

周安王心中清楚,有好几个诸侯都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跟随魏斯的脚步在他们的国内实行变法。

他们更需要官僚,而不是贵族。

法的出现,让周安王在王座上如坐针毡,虽然头顶的王冠依然如昔,但他感觉得到,头顶的王冠正在逐渐褪色,却又无力阻止。

十年前,周安王出席了他的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灰暗的活动。

在那次活动中,他正式“任命”田和为齐侯,那是他最后一次行使作为周天子的权威和使命。

果然,接下来的十年里,他看到了从周礼的约束中彻底释放出来的诸侯们。

他们一方面陆续实行所谓的“变法”,解放那些困在阡陌里的野人和奴隶,以期带来更多的兵源和赋税;另一方面再无人以违背周礼指责魏国,而是不择手段的兼并一切可以兼并的小国。

而他枯坐在洛阳的王城里无人理睬,甚至没有等到他“亲手”册封的齐侯的再次朝拜。

先祖们将战争这头野兽困在“周礼”之中已经数百年了,但是现在看来,这头野兽已经将被彻底放出来了。

诸侯们都已经撕下了礼貌的面具,露出了长长的獠牙,随时准备撕咬。

獠牙必然要见血,而鲜血会让人疯狂。

露出了丑恶的他们,大约会像一只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直到有一只野兽,咬死其他所有的竞争对手。

战争是最残忍的方式,也是力量整合最实际的方式。

因此,在周安王的眼中,中原大地的未来,大约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属于周的时代,大约要在不久之后彻底结束了。

已经近十年没有诸侯朝拜的周天子,最终迎来了他想都不敢想的齐国君主。

此时他心中对田氏的恨意已经被无奈所取代,天下大势如此,他这个名存实亡的周王又有什么办法呢?

田午端起酒爵,转向安王,举爵过头顶:“田午恭祝大周万岁,周王万岁!”

周安王哈哈大笑:“万岁?何其耳生也!”

他从王座上站起,苦笑着叹息一声:“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