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迁都(1 / 2)

龙凤四年的新年刚过,大明皇帝唐一舟就带着自己的四个妃子去了北平,现在叫北京。

迁都和消息在开封城内传的沸沸扬扬,甚至连故元的皇帝妥欢帖木儿都下了头条。要知道,这位蒙古皇帝刚到开封时,百姓们为了看他一眼。将皇宫前面的那条御道挤的水泄不通,最后却是开封的城防军过来维持秩序。

可是唐一舟这一走,就将开封的城防军全部带走了,一时之间整个开封城,竟然显得空落落的。

越国公府内张士诚正和方国珍把酒言欢,“越国公,现在整个开封城内,恐怕再没有人如你我二人这般逍遥自在了。”

方国珍给张士诚的酒杯满上,“侯爷,你又说笑了,咱们如此逍遥不正说明,咱们不重要吗?”

“前几日我去安乐侯的府上串门,你猜怎么着,才一年多,安乐侯的身子骨就不行了。”张士诚摸着自己的下巴,“我记得当日去他府上,祝贺他当上河道总督的时候,虽然不能跟年轻人比,可那精气神是骗不了人的。可如今看来,顶多再有个年的阳寿了。”

方国珍也怔住了,“归义侯在背后咒人,这可不好吧。”

“我哪是咒他,我是替他可怜,本来在工部当着一个亲散官职。虽不能发财,倒也活的快活。如今虽然被皇上从伯爵升为了侯爵,可却是连个闲下的时间都没有了,刚和在下喝完一杯酒,就又想到了河道上面的事情去了。”

“那也是为了后人积德,安乐侯这一不安乐,大明的百姓安乐了,他的子孙也安乐了!皇帝不是还专门建了一座侯府赐给了安乐侯,还亲自为安乐侯把门打开。那门联正是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说不得死的时候,谥号就是‘文正’二字了。”

听到这句话,张士诚停下了手中的酒杯,自嘲道:“越国公,不瞒你说。有时候想想,我还真有点当时投降的时候早了一点。”

“侯爷,你喝多了。”

张士诚叹了口气,“是我喝多了。”

“人苦不知足,侯爷想想,自己现在这副样子不比那妥欢帖木儿强吗?一个前朝的皇帝,现如今呢?现如今不过是开封的一个富家翁而已,连个爵位都没有的平民!你我与他相比不是强多了吗?”

“越国公当然可以稳坐钓鱼台,你那侄儿如今是流求府的知府,每年光是献给朝廷的南洋和日本的过路费都有一百万贯,仅凭这一点,你们方家以后就几代不愁了。”

方国珍将酒杯向地上一掼,“归义侯说句不中听的话,早知道流求那个地方那么好,我也早就去占了,就算卖给皇上,也能卖个好价钱。一想到这件事情,我晚上激动的都睡不着。”

张士诚哈哈一笑,“越国公,这样说可是大不敬了!”看到方国珍难受的样子,张士诚十分开心。

“归义侯。”方国珍突然郑重地对张士诚说道:“如今皇上去了北京,你有什么打算吗?”

“这正是今天我来跟越国公说的话,我已经向陛下上书,让我们全家都搬到北京。你要知道,京师只是个符号,其实真正的京师就是陛下!皇上在哪里,哪里就是京师。”

“什么?!”方国珍生气地说道:“归义侯已经上疏了?那为什么没有叫上我呢?这是不是没有把我当成朋友呢?”

张士诚拍着方国珍的肩膀,“越国公真是后知后觉。”张士诚凑到方国珍的耳边说道:“这是我那个临去北京时告诉我的,不仅是我。还有那些比较聪明的,陛下去北京之前,就搬过去了。”

“谁?”

“越国公这些日子可曾见太师?”

“我还以为太师回老家养老了呢!照你这么说,我也得上道奏疏,向陛下表明我的忠心。”又看向张士诚,“今日在下就和归义侯不醉不归!”

“我也舍命陪越国公!”

整个开封城,不仅是张士诚和方国珍这种闲散的贵人,就是大明的官衙也也一分为二,一部留在开封收尾,一部在唐一舟走后跟着去了北京。

还好大明有两个丞相,两个都督府,这分开之后也不会妨碍做事。

左丞相罗文素去了北京,而两个大都督则是左都督留守,因为右都督王启年在北伐的时候就去了北京,一直没有回来。现在想来,可能那时候就已经想要迁都了吧。

整个开封城内,唯一对迁都不感兴趣的就是妥欢帖木儿了。

一开始,妥欢帖木儿很是让罗文素他们头疼了一番。

从历史典籍里也只找到唐太宗时的颉利可汗一例,但是妥欢帖木儿毕竟做过中国之主,和草原可汗不是一回事,因此还专门就此事向唐一舟上书。

最后给了一个义成公的爵位,草草了事了。

现在的妥欢帖木儿,已经诚心向佛了,每天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到汉王庙上香,和这位大元的陈胜吴广聊天。一来二去和庙里的德广和尚到了成了好友,德广也没有因为嘴笨的原因被选了下去,而是继续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