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总管,我听说就是因为洋人作梗,端王爷才非常憎恨洋人,说洋人断了他做太上皇的美梦,确有其事吗?”蒋立山忽然问李莲英。
“没错,端王经常在老佛爷面前大骂洋人,他对洋人憎恨的厉害。他每次进宫,总会在老佛爷面自吹自擂他的虎神营,说他的虎神营如何如何地厉害,说虎能灭洋。他的虎神营一定能够把洋人制服。”李莲英说。
说到灭洋人这件事情上,他们两个人的共同话题又多了起来。
蒋立山说:“大总管,我听外人说,现在山东一带,有一种民间组织,叫‘义和团’和‘红灯照’什么的,听说他们厉害得很,刀枪不入,还会法术,他们专跟洋人做对,你听说过吗?”
“本总管何止是听说过,本总管还亲眼见过‘义和团’哩。他们确实厉害得很,虽然没有人们传说的那样厉害,刀枪不入。但是他们确实有一种神奇的功夫,你不得不佩服他们。”李莲英说。
接着,李莲英把他回乡回来的路上,见到的“义和团”的事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给蒋立山说了一遍。
蒋立山听得目瞪口呆,大为吃惊,赞叹不已。
听完后,他问李莲英:“大总管,义和团真的有你说的那么神奇和厉害吗?”
“真的很厉害,本总管怎么会骗你哩!”李莲英肯定地说。
蒋立山兴奋地说:“要是咱大清国的军队都像‘义和团’那样厉害就好了,何惧洋人!”
李莲英叹了口气,说:“光靠‘义和团’可不行,他们毕竟只是民间组织,要想抵御外敌,还得靠咱自己的军队啊。”
蒋立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大总管所言极是。不过,如果能将‘义和团’的精神融入到军队中来,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李莲英微微一笑,说:“立山,你的此想法甚妙。若真能如此,我大清国定能强大起来。”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看到了大清国繁荣昌盛的未来。
蒋立山眼神坚定地说:“大总管,我们应当想办法联合‘义和团’,共同抵抗洋人。”
李莲英点了点头,说:“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如今朝堂之上,对于如何对待‘义和团’仍有争议。我们需要谨慎行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李莲英那次从乡下回来后,他给慈禧皇太后禀报过他沿途见过的有关“义和团”的所见所闻,慈禧皇太后当时对此事也是很感兴趣,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皇太后又把这些事情给忘了,忽略了,搁置起来了。
虽然慈禧皇太后对义和团这件事最近一个阶段淡化了,不理不睬了。但是李莲英还是在私下里关注着此事。
自从那次他在山东见了义和团的表演,他便觉得义和团真是天兵天将,神奇地了不得。
后来,他又不断地得到消息说,义和团正在到处蔓延,现在各地几乎都建立起了义和团组织,势力不可阻挡。
端王也开始不断地在慈禧皇太后面前鼓动民心可用,要慈禧皇太后利用义和团去对抗洋人,端王对洋人已经恨之入骨了。
如果洋人不从中作梗,也许他的儿子溥儁很快就由大阿哥变成皇上了,那时候他就是大清朝的太上皇了。现在就是因为洋人作梗,才阻止和延缓了他当上太上皇的步伐,他对洋人几乎说是恨得要死了。
然而,慈禧皇太后对于是否支持义和团,仍然犹豫不决。她担心朝廷支持义和团,会激怒洋人,引发更大的危机。
李莲英和蒋立山就这些话题越聊越感兴趣,两个人一直聊到了下午吃饭的时间。
蒋立山起身告辞:“大总管,时间不早了,今天多有打扰,实在不好意,我现在告辞了。”
李莲英挽着蒋立山的手说:“立山,咱们难得聚在一起说说话,今天你就留下来,陪本总管吃顿便饭吧。”
蒋立山见李莲英邀请他一块儿吃顿饭,他盛情难却,不好拒绝李莲英的热情邀请,只好慨然应允了这件事。
李莲英吩咐管家通知厨房,今天他和蒋大人一起吃顿便饭,要求他们务必做好这顿饭菜,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管家听后,赶紧去给厨房传话,叮嘱他们一定要做好今天的晚饭。
李莲英和蒋立山又聊了一会儿,管家进来禀报说:“大总管,饭菜准备好了,请大总管和蒋大人前去吃饭。”
李莲英挽着蒋立山的手,一起来到了餐厅。
餐厅里的八仙桌上,早已经摆好了饭菜。
蒋立山一见八仙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珍馐美馔。这些琳琅满目的美食,令蒋立山眼花缭乱,瞠目结舌。
他没想到,李莲英口中的便饭,竟然是如此的豪华奢侈,堪比皇宫的宫廷御宴。
除了八仙桌上丰盛的饭菜外,更让蒋立山大跌眼镜的是,八仙桌上摆放着的碗筷器皿,都是康熙年间的东西,现在市面上都是很难见到的。
八仙桌上还摆着一坛子珍藏十年的绍兴酒,这可是当时非常名贵的酒,蒋立山是很少见到的,更别说喝了。今天居然在李莲英家的饭桌上摆上了这种酒,看来大总管家的好酒确实不少。
李莲英笑着请蒋立山入座,两人相对而坐。待蒋立山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