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大清的脸面被你丟尽了(1 / 2)

慈安皇太后没有说什么,任凭慈禧太后一股脑儿的发泄心中的怒气。她坚持的原则就是:不和慈禧皇太后发生争执,以忍让为主,以退为进。

此时万万不可与慈禧皇太后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那样做,无异于火上浇油,两宫皇太后就会彻底翻脸,闹掰了。大清朝政的脸面就被丟尽了。

慈禧皇太后说完,见慈安皇太后不说话,心中的怒气也消了一大半。

“妹妹你息怒。姐姐告诉你。小安子的事情发生的突然。姐姐也是那天晚上知道的。接到山东巡抚丁宝桢的奏折后,本来是要打算告诉妹妹的,可是一想到妹妹那几天正好身体欠佳,不便打扰。恐怕告诉妹妹,影响妹妹的情绪,加重妹妹的病情,有百害而无一利。”

“鉴于妹妹的身体状况考虑,哀家就没有打扰妹妹。因为事发突然,皇上只是召集了军机处的几位大臣,还有老六和哀家,商议了此事。”

“大家认为,安德海大胆妄为,私自出京,有违祖制,而且打着妹妹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大肆敛财,收受贿赂,理应对其做出严肃处理。再加上皇上恨死了安德海,非要杀了安德海。姐姐当时也是头脑发热,一时糊涂,就下令拟了懿旨。”

“安德海罪孽深重,皇上杀他,是他咎由自取的。妹妹不被为安德海这个奴才惋惜,他是自作孽,不可活。咱们再退一步讲,如果不惩治安德海这样有违祖制的太监,以后效仿的太监何其多也。”

“本来说,妹妹平时宠爱于他,他更应该收敛恶性,多做善事,为妹妹脸上贴金。没想到他却打着妹妹的旗号,到处胡作非为,给妹妹的脸上抹黑,这不是打妹妹的脸吗?妹妹想想,安德海岂不是枉费了妹妹平日里对他的一片好心?”

慈安皇太后的一席话,说得慈禧皇太后哑口无言。

慈安皇太后的这些话,句句从慈禧皇太后的立场出发,声声维护慈禧皇太后的名誉,尊严、利益,慈禧皇太后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当然,慈安皇太后为了防止矛盾激化,抬出了小皇上载淳做挡箭牌来说事,谅她慈禧皇太后也不能把小皇上载淳咋滴!

慈禧皇太后在慈安皇太后这儿没有得到什么便宜,只好拉了会儿家常,坐了一会儿,便告辞了。

慈禧皇太后回到储秀宫,疲乏得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她一屁股坐在软榻上,心也累了。

她想,安德海必死无疑了。局势已定,无可挽回了。

她与其等着文武大臣逼迫她杀了安德海,还不如来个顺水人情,随了大家的心愿。

她直接出手把安德海处理了,反而显得她不徇私情,高风亮节。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明辨是非,把握好时局,为他在王公大臣面前争回来一点光彩。

病了二十多天,在寝宫里休息的慈禧皇太后决定,第二天,她要临朝了。

慈禧皇太后临朝后,颁布了一道谕旨:

大清朝家法相承,整饬宦官,有犯必惩,纲纪至严。内宫四品蓝翎太监大总管安德海,大胆妄为,私自出京,有违祖制,罪恶不赦。为了严肃朝纲,日后再有私自出宫者,一律从严治罪,绝不姑息迁就。钦此。

文武百官,听完圣旨,面面相觑,不敢吱声,静默了一会儿,突然爆发出一阵掌声,接着群臣喝彩道:“圣上英明!”

此时远在山东的安德海还不知道京城里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慈禧皇太后已经下旨要他的命了。他还悠哉悠哉地躺在太平船上,搂着马氏调情。

他准备明天上岸,登泰山看日出,许愿去。

山东巡抚丁宝桢接到小皇上载淳的密诏后,已经铺开了一张诱捕安德海的大网,只等安德海往里面钻。

丁宝桢自从把德州知府王有才写的夹带密禀改写成奏折,以六百里加急派人送往京城后,就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他不停地推算着安德海在山东境内的行程,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再过两天,安德海便会离开山东地界,到达苏北地区。

一旦安德海出了山东地界,丁宝桢只能是望尘莫及了。

而且,十天之后,死的不是安德海,而是他丁宝桢。

他丁宝桢并不怕死,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但是他死的有点冤屈,做了小人太监安德海屠刀下的屈死鬼。

如果皇上的密诏来得快,在他接到皇上的密诏后,安德海还逗留在山东境内,那么,安德海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插翅难逃,休想逃出他的掌心。这时,死的就是安德海,不是他丁宝桢了。

丁宝桢一刻也不敢放松,每天都派他的心腹大患到路上向北张望,焦急地盼着京城里皇上的圣旨快点到来,以便他能够拿着皇上的圣旨,堂而皇之地去缉拿安德海,然后把安德海就地正法。

丁宝桢在焦灼中等了整整三天,还是看不见皇上的圣旨到来,丁宝桢真是心急如焚。

他不断地猜测:是不是奏折被慈禧皇太后扣押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