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给拗相公上课(2 / 2)

知否笑长歌 荥开 1499 字 4个月前

出。

当然了,朝廷减免的赋税,算下来完全可以抵扣,还有剩余。

然而古代是靠天吃饭的,一旦出现什么天灾粮食减产,百姓自己都过不下去了,哪有粮食养马。

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可不会管这些,马只要出了问题就要由百姓来买单。

这一政策,可是把百姓给坑苦了。

不过王安石到底是吸取了范大相公新政失败的教训。

并没有对军队和官员下手,范大相公之所以新政失败那么快,就是因为他想精简官员。

又想限制科举录取人数,还要限制荫封,就连军队都没放过。

文武官员自然不乐意了,纷纷反对,官家顶不住压力,只能叫停了。

王安石吸取了教训,并没有对官员体系下手,军队方面出了保马法,也就整了個保甲法。

所谓的保甲法简单来说,就是让乡村百姓组建民兵,稳定地方治安。

选出来的人都是青壮,接受军事训练,这样就可以减少地方军队数量。

而且正规军招募兵丁,这些青壮就是很好的人选。

然而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却触动了一个比官员体系还要大的团体——地主。

可能有人觉得地主乡绅难道比官员体系还要庞大,还好难惹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地主乡绅确实比官员还难惹。

正所谓皇权不下乡。

古代朝廷政令只能下达到县,底下的乡镇就要靠当地的乡绅来治理了。

这么说可能不够具体。

一般来说,县官到任,都会请当地乡绅吃饭。

为什么呢。

因为县官要想治理好地方,必须得有当地乡绅配合。

像收税,地方治安,甚至乡村的一些案子,都是乡绅帮着处理的。

官员对待乡绅客气,乡绅也给面子,出资铺桥修路什么的,官员政绩就来了。

若是惹的乡绅不满,甚至连税都收不上来。

古代隐田逃税乃是常态,地主乡绅可能数百亩的田地,才交几亩的税。

大多数的税收都需要普通百姓和小地主来承担。

一县之地普通百姓和小地主占据的田地只是少数,还是最差的田地,又能交多少税?

这个时候就要靠地主乡绅帮忙了。

这些人也知道不能做的太过分,每次交税的时候,都会出一些来补窟窿。

前提是官员给面子,不然他们不交官员也没办法。

毕竟这些官员很多本身家里就是地主乡绅,他们即便知道当地地主乡绅隐田逃税,也不敢捅破。

一来这样对他们本身并没有好处,二来一旦他们这么做了,就会得罪天下的地主乡绅。

而方田均税,就是从新丈量天下田地,按照田地来收税。

这个政策执行后,单是一县就清查出两万多倾的漏税田地,简直触目惊心,骇人听闻。

也正是因为王安石此举动了所有地主乡绅的利益,为他变法失败,埋下了伏笔。

不过王安石的措施也不是全都有弊端,像将兵法就很有效的解决了宋朝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

农田水利法,也是有益无害的好政策。

李安听完,说了一些好话对王安石的政策表示了肯定,然后提醒道:“介甫兄,我觉得再好的政策,还是得看实行后的效果。可先选一地试行,有什么弊端也好及时改正。”

对于王安石这样的人他还是很佩服的。

若是他现在的提醒,能够让王安石早些认识到一些问题,即便最后变法还是失败了,后果也不至于全让百姓承担。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句话在王安石变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他变法出发点虽然好,最终却弄的一地鸡毛。

而承担后果的,却是普通老百姓。

李安不是什么高尚的人,力所能及内的事,他却想做一做。

王安石闻言眼睛一亮,他虽然对自己的这些举措十分有信心,但是李安的这个办法却给了他很大启发。

若是选一地试行,官家看到成效必然会支持。

而许多对变法已经失去信心的人,也会重拾信心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