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占据湖北、江西两地,拥兵数十万,兵士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全面碾压朱元璋。
他手下战船更是无数,而且都是巨舰,足有三层楼高,根本不是朱元璋那些破渔船能够相比的。
陈友谅沿着长江而下,轻易攻破了作为屏障的太平城,向着应天杀来。
局势危在旦夕。
消息传到应天,议事厅内一片哗然,绝大多数的人都劝朱元璋逃走,放弃应天以图后计,甚至有人提出了投降。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抵挡陈友谅,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朱元璋看着这些能臣干将,眼中尽是失望。
就在这时,一个瘦高的身影吸引了他的目光。
在吵闹的人群中,这人泰然自若,显得格格不入。
朱元璋认出了这人,正是他的谋士刘基,日后号称大明第一谋士,被他称为“吾之子房”的人。
与朱元璋这些泥腿子不同,刘基出生于浙江青田的望族人家,典型的文人骚客,曾做过元廷的官,后因事辞官还里,隐居起来。
当年,朱元璋听说了他的才名,数次招纳,谁想到刘基根本不给面子,坚决不出山。
朱元璋怒了,直接命人将一柄大宝剑挂在他门口。
意思就是你再不来,就给爷死!
刘伯温也是硬气,脖子一梗,一咬牙一跺脚,乖乖地投奔了朱元璋。
三国,蜀。
“哈哈哈哈,相父,你看这人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好言好语相劝不好使,非得用强的,你说说这不是贱么!”
刘禅拍着肚子,哈哈大笑。
诸葛亮脸都绿了,似乎回忆起不好的事。
注意到诸葛亮的表情,刘禅心里咯噔一下。
“相父,你还好吧?”
“回陛下,臣好得很,只是回忆起先皇请臣出山的往事,不由得有些感动罢了。”
说罢,诸葛亮眼角流出几滴晶莹的泪水。
刘禅有些心虚,相父这表情怎么有点委屈。
洪武年间。
“大明第一谋士?”
李善长默念这几个字,脸色很难看。
“哎呦呦,大明第一谋士竟然是刘基,我还以为是李丞呢?”
徐达典型的看热闹不怕事大,大声嚷嚷,满脸笑意地看向李善长。
李善长的脸都绿了。
刘伯温这老小子是第一谋士?放屁,他要是第一谋士他咋不是公爵呢!
李善长一脸不忿地看向刘基。
刘基也是一脸懵逼,不知自己怎么就成了第一谋士了。
不过这称呼听起来还真是挺带劲。
【刘基虽然在大明开国元勋排倒数第一,封赏最次,却在民间广受欢迎,不少话本小说都将其神化。】
【甚至出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可见刘基在民众心中恍如真神在世。】
此时弹幕袭来。
[什么档次,也配与诸葛亮比,刘基纯粹是民间吹起来的,九分都是水分。]
[刘伯温被吹的都不是人了,什么“斩尽天下龙脉,预言后世千年”,简直是陆地神仙,假的要命。]
[说句公道话,夸张是夸张了些,老刘还是有含金量的,半路投靠朱元璋,还能混个伯爵,要知道开国总共也只有三个文臣被封爵。]
[上面都是胡说八道,刘伯温明明是诸葛亮转世,所以才会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来人,把前面的精神病叉出去。]
原来如此,那就没事了。
李善长心里安稳了,显然大明第一谋士也不过是民间夸张的说法,要论真才实学还得看咱。
就在这时,徐达附在他耳边,暗搓搓地说:“李丞,你说民间为啥吹嘘刘伯温,不吹你呢!”
闻言,本来心情大好的李善长顿时拉成了驴脸。
【不过,当时的朱元璋并不觉得刘基厉害,这人来到他帐下,虽然有些才干,却也不是那么经天纬地。
直到陈友谅袭来,众臣吵嚷之际,刘基依然泰然处之,十分沉稳,这才让朱元璋不由得另眼相看。
见刘基与众不同的表现,朱元璋眼前一亮,他挥手示意众臣安静,旋即开口道:“刘基,你怎么看?”
刘基高抬头颅,扫视四周的文臣武将,满眼轻蔑。
他一扫书生气,目露凶光,咆哮道:“臣认为主张投降和逃跑的人都该死!”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纷纷指责刘基。
朱元璋的眼中反而流露出一丝欣赏:“哦?为什么?”
刘基厉声道:“陈友谅军势虽大,却傲慢至极,我军诱敌伏击,必可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