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红薯(3 / 3)

有最小的红薯的一半大,味道倒是还行,甜糯绵密,只是这作物是不会呈上荣国府主子餐桌的。

所以贾和并不曾想过种植,但他也并非没有见识的人,到底是能得了贾代善赐姓的人,很快便反应过来他的新主子种植这番薯为的可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很快他就想到了旁边同样等着收获的玉米,看来那玉米和土豆也会给他极大的震撼了,就是不知他的主子会有什么计划?

新主子年纪是小但这一出手可是不一般,但就是这等高产的良种和沤肥还有轮作种植的法子,哪一个交出去都是巨大的功劳,这若是个男儿只怕要一步登天了。

可惜主子是女儿身,否则这荣国公府将来会落在谁手里还真不好说。

贾和一边佩服贾攸的大手笔,一边又在遗憾,作为贾家的家奴,主家越好自然他能得到的就多,尤其是他这种贾家的家奴,和主家的荣辱生死与共,他当然盼着贾家荣华富贵长久绵延。

贾攸满意的看了看这场收成,很好,没有脱离她的预计,只要这些不出问题,那庄子上的存粮问题便能解决,人还是要有些忧患意识,即便如今投身在了富贵人家,贾攸多少还是保留了以往的屯粮习惯。

虽说曾经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是经历过那一场席卷全球的静默时期,最长的时候被关在家里足足四个月,后来又曾被迫在家关了一个多月。

在这期间若非靠着她家饲养员屯粮的好习惯,他们一家三口可过不了那么滋润,打那以后贾攸也养成了屯粮的习惯,别管用不用的上,屯了再说。

ps:

文中说的是蠢作者真实经历,当时被关在家里真的是难捱的不能更难捱,尤其蠢作者因为工作原因还要做志愿者,每天顶着寒风出门,现在想想也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

关于玉米红薯什么的蠢作者之前减肥的时候属实没少吃,后来也实在是不爱吃,蠢作者的皇额娘小的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玉米糊(家乡话叫bao糊),所以皇额娘后来就根本不想碰玉米糊,看到就反胃的那种,实在是吃伤了。

关于清朝对玉米红薯的推广其实是在乾隆时期,这些作物明朝就传进来了,但是一直没能推广开,清朝在康雍乾时期一直都有努力改革田地制度,康熙帝研究了十余年培养出了“御稻米”堪称农业的一次巨大飞跃。

《授时通考》记载乾隆时期水稻3400多种,谷子250多种,小麦30多种,其他农作物也是琳琅满目,优良的农作物基本都得到了推广,而且清朝时期农作物就已经有了科学的管理方式。

广东珠三角就有“桑基鱼塘”,南方的“三耘”“三荡”“宁可少而精密,不可多而草率”等等,在病虫害上也编纂了大量方法:灭草除蝻、毒谷杀虫、驱鸭食蝗等等。

所以我让闺女再夸大一点应该也没啥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