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神秘应用(2 / 2)

厂附近的红星合作社,试图交换点钱财或者一些咸菜。

这个地方曾被毛蛋光顾乞食,所以路况还算了解。

钢铁厂西边是炼钢厂,更远一点是红星大队;从钢铁厂向东不远即是何雨水上班的地方——北京第三棉纺厂;更往东则是这个合作社。

钢铁厂的对面是一大片厂职工居住的小区,附近三个厂的员工大多数居住在这里。

耗费了一个小时,他终于来到了红星合作社。

社团的正 路段才会有店家开业。

这里从西方尽头起先是一片空地,一些附近的村民会在此摆摊买卖如鸡窝、竹筐等农村日常品,同时也有工匠在现场现场打造农具,如镰刀刀头,以及双尖针之类的铁制品供人购买。

穿过一个个小型摊位后,路边会依次经过合作社、肉铺、菜市场和收购站等公共区域。

第1节恰巧,易伟来到时赶上了集市,街道热闹非凡,要在人群中找到换米的机会实非明智之举,唯有等到午后暗中交易才行。

他在街头转了一圈,重归铸铁匠铺前,刚刚路过时注意到一把闲置已久的独刀,刀身长大约15厘米,刀柄处用破碎布条缠绕包裹,买下它可以作为一种防身武器。

独自暴露在野外太过危险,现在的自己甚至连遇到流浪狗都难以对抗。

易伟蹲在地摊前,抓起那把独刀,细细审视,刀背厚度足足有4毫米,刀刃经过精细磨砺,异常锋利。

摊主看向他褴褛的衣服,开口道:“不买就别碰,看你一身打扮,哪有钱买这个?”

拥有了毛蛋的记忆后,易伟对此早就淡然应对,轻轻放开刀,问道:“这把刀卖多少钱?”

“嘿,你带这么多钱啊?这把刀起码要6毛!”

好贵呀,足以买到三十斤萝卜!“我是拿不出钱”

青年毫不客气地打断易伟的话:“没钱就别在这里耽误生意。”

易伟贴近些,低声说道:“我能用一斤大米换吗?”

起初青年略显不屑,但听说大米交换,惊喜不已:“你真有大米?”

易伟从衣兜中掏出包裹,拍了拍示意。

青年道:“你等一下。”

随后站起身,后退两步,轻声跟铁匠师傅交谈了几句。

铸铁师傅暂停了锻造工作,来到摊子背后坐下,询问:“你真有大米吗?”

易伟递过那袋米,师傅掂量了一下,说:“这点儿米可不止一斤。”

第五回章 被黄狗追赶易伟赔笑解释道:“我没称重,就随便装了装。”

师傅看了易伟一眼,然后拆开包装纸,年轻人也过来好奇观看。

师傅仔细检视过,确认里面没有夹层,迅速地包裹好,左右查看无人注意他们的对话,满意笑道:“你的米质量不错,能换这把刀。”

说罢,他将米纸交给一边的小伙子,暗示收纳此物。

易伟接过独刀,拿起角落的羊皮纸包住刀刃,塞入怀里。

铸铁师傅又问道:“你还剩下大米吗?我也愿意以每斤6毛的价格收购。”

“是的,我还有一些大米,只是没有用来包装的牛皮纸了。”

易伟回答道。

于是,师傅从角落找出几张羊皮纸,递给易伟说:“这些免费送给你。

如果你日后有米送来,我都照这个价格收。”

面对年轻人,转身说到:“虎子,你教教他怎样打包,他弄得太难看了。”

虎子重新回到摊位后的小凳上,拿出一张牛皮纸说:“你看我怎么打包的,实际上很简单的。”

虎子示范了两次,易伟学着他的样子拿了新纸试了试,虽然初学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很快一次就成功了,尽管看起来稍显稚拙。

虎子接着说:“看明白了吧,多做几遍就能熟练了。”

“虎子哥,谢谢你。”

易伟说道。

无奈之下,考虑到自己只是十四岁的年纪,虎子比毛蛋年长多了。

易伟低声道:“虎子哥,我去去就回来,还剩下两斤大米要换成钱。”

虎子拉了拉易伟的手臂,小声叮嘱:“这里太醒目了,我家就在这条胡同第三家,下午再去吧,我会在家等着。”

说完,虎子指向不远处的小巷。

这时,易伟也意识到自己做得有些不隐秘,暗暗告诫自己:这是1965年,每一步都要谨慎,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被举报成投机商,遭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