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谁偷走了她的火车票?(1 / 2)

她打开包,试图从里面找出来买的火车票,结果,翻遍了包,却没有看到火车票的影子,她感到很纳闷,自己明明已经取了回程的火车票,清清楚楚记得放在了包里,怎么就不见了呢?

她想来想去,这肯定是有人翻她的包了。

那么,会是谁翻她的包呢?她的包里不仅有一些现金,还有几张重要的卡和那张火车票。

她数了数,包里除了那张火车票不见了外,现金也少了200块。

父母是不会翻她的包的,弟弟也不会,因为以前她回老家不止一次两次了,都没有发现过他们翻过她的包。

她焦急地回忆着自己把票放在了哪里,突然想到侄女糖糖昨天来过家里玩。

糖糖,就是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那个孩子,她是弟弟家的大女儿。

她在屋里屋外找了一圈,没找到糖糖的人影,也没找到火车票,只能给弟弟打电话了:“弟弟,你家糖糖呢?她没在这里,你帮我问问她,她有没有拿我的火车票和200块钱现金?”

糖糖现在已经8岁了,但智力明显不如同龄的孩子。

弟弟听王燕这么说,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下意识地开始护犊子,结结巴巴地说:“糖糖?她……她应该不会……不会这样做。”

王燕听母亲以前说过,说糖糖经常翻她的东西,有时偷拿走她的东西,为了不伤弟弟的面子,她尽量装作不在意:“你问问她吧,200块钱是小事,关键是我的火车票,我得回北京,刚跟妈吵了一架,她让我滚。这几天不太好买票,没有那张票,我退票也没法退。”

“好,我现在就问她。”弟弟挂了电话。

没过10分钟,弟弟给她回电话了:“确实是糖糖拿走了你的火车票和钱,火车票我找到了,但钱都被她买零食吃了。”

根据弟弟的声音,能听出来,他有些面子上挂不住。

王燕听到这个消息,既生气又无奈。

“没事,你把火车票给我送过来吧。钱是小事,孩子花了就花了。”顿了顿,王燕接着忍不住补充了一句:“弟弟,你还是教育下孩子,别让她乱翻别人的东西,咱们一家人还好说,如果是外人的话,肯定饶不了糖糖啊!”

“好!我收拾她去!”弟弟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明显生气了。

“你千万别打孩子!”还没等王燕说完,弟弟就挂了电话。

王燕决定亲自去弟弟家,和他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当她赶到弟弟家时,看到糖糖正躲在角落里哭泣,身上还有明显的伤痕。原来,弟弟得知糖糖偷了火车票后,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

王燕心疼地抱起糖糖,一边安慰她,一边责备弟弟的教育方式太过粗暴。她明白唐氏综合症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打孩子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农村地区,许多父母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存在着一种传统而简单粗暴的观念——认为打骂孩子便是最有效的方法。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仿佛成为了一种默认的行为模式。

每当孩子犯错或者表现不如意时,这些父母往往不会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引导,而是动辄付诸武力,将孩子狠狠揍一顿。他们相信,通过身体的疼痛能够让孩子记住教训,从而改正错误。

王燕小时候也经常被父母打骂,父母打她和骂她的经历,她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却带来了诸多问题。

首先,频繁的打骂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不仅可能导致身体上的伤痕,更严重的是会给孩子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其次,这种暴力手段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反而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得亲子关系愈发紧张;

最后,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胆小、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征,对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王燕不止一次的跟父母和弟弟沟通过,不要打骂孩子,要爱孩子,并且以理服人,但他们没有文化,哪里肯听得进去,所以,遇到问题,总是选择以暴力来解决问题。

王燕对这些事看在眼里,急在了心里,但怎么沟通,都没办法改变他们的行为,对此,她也感到很无奈。

她拿到了火车票,准备去县里火车站,改签火车票,在老家她现在是住不下去了,太闹心了,回到老家的幸福只是转瞬即逝,老家种种的矛盾,尤其是母亲的暴躁,都让她感到很压抑,她准备改签了火车票,然后回北京去。

带着那张火车票,她出发坐了一辆公交车,奔县城的火车站而去。

一路上,她坐在靠窗的座位前,想起了不少的人和事情。

如今,她觉得家乡的这一切,都没法适应了,虽然很熟悉,但对于她来说,又很陌生。

多年过去了,母亲的脾气依旧暴躁,家庭中的矛盾也层出不穷。王燕试图劝解,但往往只是徒劳无功,她感到自己对这一切毫无办法,心中充满了无奈。

小时候,她天天盼望着长大,以为自己长大后,能赚钱养家了,就能减少家里的矛盾,如今,她是长大了,也给了家里不少钱来支撑家里的生活和各种开支了,但矛盾并没有减少多少,这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