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差点动起手来(1 / 2)

祭拜完姥姥后,王燕带着父母去县里的商场,给他们买了台洗衣机,因为家里没有自来水,洗衣机买的是半自动的,付完钱后,一个小时洗衣机就给送到了家里,父母看到崭新的洗衣机,高兴得连连说好。

母亲难得笑容满面:“这闺女没白养,不仅给钱,家里的电器像样的东西,都是你买的。”

听母亲这样说,王燕其实心里很不舒服。

家里的电动车、电视、衣柜等,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是她花钱给买的。

刚买完洗衣机,母亲又开始旁敲侧击提醒她:“最近我没有衣服穿了。”

因为对于母亲的做法太熟悉了,太明白她的套路了,王燕知道,母亲这是想让她给自己买几件新衣服,以便她今后在邻居们面前炫耀。

王燕是个聪明人,虽然她看透了母亲的套路,但她为了哄她高兴,也没再说什么,陪着她又去商场里给她买了几件新衣服。

给母亲买衣服很难,每次陪她买衣服,总是令王燕很头疼。

母亲太挑剔了,她跟一般人不一样,她在意很多很多细节,衣服大了不行,小了不行,扣子不好看不行,衣领大了也不行,颜色不符合她的心意也不行……

在王燕看来,买衣服这样的事情,母亲自己完全可以力所能及,但是她偏偏非要等着王燕给她买,这样的话,她自己不仅节省了钱,还在买完后对着村里其他人炫耀,说女儿有本事了,都是女儿给买的。

她非常在意邻里之间的看法,总是渴望在众人面前展现出自己家庭的幸福与美满,总是忍不住嘚瑟女儿的孝顺。

王燕虽然理解母亲的想法,但却感到越来越沉重的负担压在肩上。她努力工作赚钱,不仅要养活自己和孩子,还要不断满足母亲的虚荣心。每次回家看望母亲时,她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挑选合适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不仅浪费了她大量的时间,还花了她不少钱。

但母亲并没有意识到女儿的压力,反而变本加厉地提出更多要求。渐渐地,王燕开始对这种无休止的索取感到疲惫和无奈。她渴望能够摆脱这样的困境,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

然而,面对母亲的期待和养育之恩,她又无法割舍那份亲情。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道该如何平衡自己的需求和对母亲的责任。在这个矛盾的旋涡中,这么多年她都在痛苦地挣扎着……

在老家这里,许多父母像她的父母这样,心中都深埋着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养儿防老。他们坚信,生育并抚养孩子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为了将来年老时能得到儿女们的照顾与回报。

因此,不少父母们生养子女,其实是期待着他们长大成人后能够反哺家庭,给自己带来物质上的支持以及精神上的慰藉。

“隔壁你二婶现在很幸福,她儿子给她交保险。”母亲看着王燕这样说。

王燕有些反感,知道她的意思,但不想理会,于是装作没听到。

没想到,母亲看她没反应,接着又说:“我都羡慕你二婶了,她儿子给她交了保险后,等她55岁后,每个月可以领600块钱。”

听到这里,王燕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妈,二婶的保险,是她儿子拿自己的钱换来的,等以后领的钱,也都是自己的钱,那些利息什么的,不太靠谱。”

王燕当然明白母亲的意思,她是个农民,没有退休金,她也想像二婶那样,让闺女给她缴纳保险,然后等以后老了领钱。

在王燕看来,钱还是在自己手里最安全,保险的条款很复杂,说不定就进了什么坑,适合别人的未必一定适合自己。

再说了,在北京养育一个孩子,从孩子出生到上完大学,起码需要100万,母亲一直催着她生二胎,但经济上和养育孩子上,完全帮不上任何的忙,她需要在经济上多准备点钱,不想再给父母身上花太多,因为,她已经花在他们身上太多了太多了,那些花在他们身上的,已经压得她喘不过来气来了。

母亲看她拒绝了给自己缴纳保险,脸色有些不好看。

但王燕也不想再无底线地容忍她了,这次回家,已经给了母亲3000块,买洗衣机又花了1500块,给母亲买衣服花了650块,加上,她从超市买的一大堆吃的,花了800块,一共回家这趟花在父母身上已经是快6000了,这还不算她来回的路费。

再说了,她还要给弟弟家的孩子买点玩具和文具,起码还需要500块。

另外,每次她回来,母亲都要逼着她去看望几家亲戚,要买几箱子牛奶和鸡蛋水果等,七七八八加起来也需要至少1000块了。

因此,她每次回趟老家,好在不是春节,不用给很多人包红包,但回来一次,平常也起码需要花掉1万了。

晚上的时候,弟弟说请一家人吃饭,顺便让王燕认识下他新的女朋友,弟弟离婚后,两个女儿跟了弟媳,儿子跟着他,但弟弟的儿子都是王燕的父母在给他养,平时弟弟生活费也不给。

本来一家人团聚该是幸福的时光,没想到,王燕这个很多年没动手打架的人,差点在饭桌上掀了桌子。

事情是这样的,一家人正开开心心地一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