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冲突(1 / 2)

有句话这样说的:“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慢几拍已经很不错了,别人在成长的时候你们还在内耗,别人到达山顶很厉害,你从山谷爬到地面一样很厉害。”

对于原生家庭不好的王燕来说,有一个东西终其一生都在深深地影响着她,而且很难去彻底根除,只能不不断地改变自己去影响它,那就是——底气。

因为从小没有底气,长大之后就算靠自己的力量变好了,但也会比那些从小就家庭优越在快乐氛围中长大的人更不敢提要求,很容易吃亏。

但反正原生家庭没有办法选择,如果能选择的话,谁愿意生在一个穷苦又整天不好好说话的家庭中呢?

事到如今,也只有接纳现实了。

因为王燕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她已经没有办法接受老家的那些风俗习惯了,她不愿意回家乡,虽然故乡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是养育她成人的地方,但在故乡那个偏僻又落后的小乡村里,不仅让她小时候感到不舒服,如今长大了回去的话依然觉得不舒服。

如果那里没有将她养育长大的姥姥,如果不是有父母在那里的话,她甚至都不想再回去那里。

王燕从小生活在贫困的乡村,她通过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城里的大学。

故乡,这个她小时候做梦都想逃离的地方,终于离自己很远了。

每当她回到故乡时,却发现故乡的一切都变得陌生而遥远。

有些人提起故乡会感到骄傲,她不,她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老家在那里,虽然那个地方曾经有一群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虽然有她的亲人,但,她不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不喜欢亲戚之间的勾心斗角,不喜欢爱占小便宜的邻居。

在大城市的繁华与便利面前,故乡的贫瘠和落后显得格格不入。

她对故乡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既有感激,又有嫌弃。这种矛盾的心理,成为了她成长路上的一道坎,也让她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王燕从上大学开始,都在北京,她慢慢改变了以前在农村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接受了城市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妈妈来帮他们带孩子后,她发现自己和她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在生活习惯上,她妈习惯了早睡早起,每次做好饭都要等着他们一起来吃,否则自己无论多饿她都不肯先吃,坚持一定要等着他们。这样他们有巨大的心理负担,以为对他们来说,多睡会觉更重要,但她妈却坚议按时吃饭更重要。

平时王燕和李彬工作压力大,周末想多睡会懒觉,这在她妈眼里,就是特别大的问题,在她这位老太太看来,年纪轻轻,睡懒觉,这是极度懒惰的表现,一次两次后,她便会通过黑着脸和发脾气来表达对他们的不满。

在带孩子方面,因为王燕的妈妈没办法和周围其他人正常沟通,她说的那些没有人感兴趣,别人讲的她也听不懂听不进去,所以,她带孩子总是离人群远远的,加上她比较小气,和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跟别人点吃的或者玩具她都会心疼,而且会表现在脸上,时间久了,孩子在小区里就很少有小伙伴一起玩耍了。

王燕的妈妈带孩子以安全为主,为了避免孩子在室外活动时出现磕磕碰碰,加上在外面玩的话,孩子肯定又跑又跳的,她跟不上,所以,她不愿意带孩子出门。

她更愿意在家里让孩子看电视,孩子看起动画片来很乖,不哭不闹的,这样她这个姥姥带孩子也很轻松。

但王燕考虑到孩子的视力问题和孩子的大脑发育等方面,不允许孩子长时间盯着看电视看,就这样,她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断的发生冲突。

妈妈觉得王燕本来当初就是在农村长大的,如今变得太讲究了,王燕则认为母亲的方式太落后了,没办法适应大城市里的生活。

尽管双方都试图理解对方,但代沟的存在使得沟通变得困难。

妈妈本来就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她的观念很难改变,她很难接受新鲜的事物和观点,可王燕生活在大城市里,需要不断的接受新鲜的知识和事物,所以,他们很难和谐相处。

事到如今,王燕发现,如今的她和李彬两口子,已经没办法和双方父母很融洽地沟通了,每天在很多事上都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根本无法避免。

不能完全批判老人的那一套一律不对,但他们的方式方法,只适合在他们的老家生活,不适用于北京这样的大都市。

另一方面来说,王燕也能理解老人从老家背井离乡来到北京帮忙带娃的不容易。

外地老人来到北京,为了帮助孩子照顾小孩,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家乡环境,但在大城市里,他们面临着语言不通、社交圈子缺失等问题。

大城市里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挑战。

年轻人适应新环境容易一些,但老人在老家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重新适应大城市很难的。子女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能陪伴他们,因此他们会经常感到孤独。

有的老人,能主动结交新圈子,通过和新朋友的交流,会逐渐适应北京快节奏的生活,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有的老人,就只能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