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中野的底子消磨的太厉害。
突围后元气一直没有恢复,手上的7个纵队大多数不满编,唯一能拔尖的还得是吸收了1.7万人的4纵,勉强算一个纵队的样子。
4纵原有9个团,一口气整编进来6个团,陈司令摇身一变,成了中野最强的纵队。
而其他纵队普遍只有5-6个团,总兵力才一万多人,相当于一个师。
全部兵力加在一起,也才12万人。
书呆子黄玮兵团,也恰好是4个军12万人,变数唯独是丁伟。
丁伟带来的四个纵队,加起来超过20万兵力,每个纵队肥的流油。
有心带一带老师长,带着中野的兄弟们,吃一盘大餐。
还没开打,老师长就先把电话打上了门。
态度很明确,人呐,不能顿顿吃肉,偶尔也得找硬骨头吃一吃。
不管黄玮兵团实力怎么样,这次拼了老命也得拿下他。
这次指挥,他要亲自参与。
并把指挥部放在战场的核心区,摆明决心,哪怕打光队伍,也要完成战略任务。
试问哪场战斗,指挥官会把指挥部放在敌人的核心区。
一旦战败,意味着全军覆没。
这种背水一战的勇气,从儒将身上散发出来的时候,让丁伟不禁意识到。老师长可不仅仅表面那般随和,拼命的时候也真够吓人的。
这边电话刚挂下,命令指挥部前移,有多近移多近。
四纵的陈司令就直接找上门来了。
“丁伟,老子主攻的位置怎么变成了12纵?咋了,现在官职比我大了,就可以把我的话当屁放了?”
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旅长来了。
4纵刚刚整编了1.7万人,实力有所提升,但距离一流纵队的标准还差一些。
倒不是不相信他的指挥能力。
这次是打硬仗,丁伟是想敲开一条路,带各纵队司令吃吃肉。
你看看,好心还当成驴肝肺了,谁抢主攻了?
我丁伟是愿意打主攻的人吗,更喜欢打阻击,打辅助。
受陈司令的强烈要求,主攻的事情交给4纵,迎头去撞黄玮兵团。
其余几个纵队,则一左一右的形成包夹的态势。
丁伟左右开弓,命令独立6纵向西,12纵向东,与中野纵队配合压进,迎头痛击国军主力。
该国军12兵团的战斗力很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建队的核心,核心是国军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18军。
以18军为基础骨干,扩编出10军,10军、14军长期配合18军作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跟王牌主力打配合,部队的战斗力能差吗?
就跟丁伟的纵队一样,独立纵队的战斗力最强,一开始是张大彪一枝独秀,后来是高清纵队,再后来的所有纵队,战斗力均有质的提升。
部队磨合、装备更新、加强训练、增强基层干部的组织能力,加强支援水平。
一支部队想要变强,可不就是这几点吗。
赶到战场后,12兵团优先选择了兵力驻防的宿县,只要打通宿县,就能跟徐州兵团汇合。
陈司令的4纵主动的迎了上来,率先向12兵团发起了攻势。
旅长的指挥水平无需多提,手上的兵力跟枪械也尚可。后勤的兵工厂造枪水平不会太差,都这个年头了,栓动步枪的制作技艺没有太大的出入。
日式、苏式、美式等等,栓动步枪的差距都不会太大。
唯一差距在于坦克、火炮,中野多用自造火炮,其综合性能是弱于美式火炮的。
靠着丁伟赠送的榴弹炮营,扛起了进攻的火力。
哎哎哎,说好了是借啊,怎么到了陈司令口中,就成了赠送了。
部队靠着坚挺的火力,横插一刀,拦在了12兵团的面前。
4纵同志打的很硬气。
丁伟的纵队打的更硬气,说好了是包围12兵团,部队到达一线后,立刻发起了进攻。
包围?
面对国军玩什么包围,直接正面凿穿它。穿插穿插再穿插就完了。
在12兵团的正前方,出现了很多鱼鳞式的战壕阵地,这是供主力部队使用的作战工事,负责侦查的国军士兵,立马汇报了前线情况。
黄加上几个军的军长,迅速凑到一起商量对策。
18军的军长杨波涛看的很透,对野战军的了解很深。
“徐州的局势远比情报中描述的凶险,我怀疑中野的主力正朝我军后方包围。此时此刻,若是继续听刘大将军的指挥,恐有覆灭之风险。”
这时候最保守的办法是避开敌军的纵队主力,往东南方向压进,跟宿县南部的李延年刘如明兵团汇合。
集合12兵团跟刘李兵团的兵力一起往北,打通宿县。
黄司令很发愁啊,“改变行军路线,我怕是难承担这个责任。”
杨波涛愤愤不平,大声劝解道:
“敌军包围的意图非常明显,在我军正面方向,有丁伟东野的两个纵队主力。黄司令明白丁伟纵队的战斗力吗?”
“堪比我军王牌的纵队主力,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