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孝孙!敢诋毁太子!(1 / 2)

锵锵锵——

锵锵锵——

急促敲锣声由远而近。

跌坐田间满脸麻木的百姓闻声扭头,看到了着衙差服的人纵马而来,扬声高喊。

“衙门开放粮仓,给百姓下发救济粮!”

“各家各户在村里等候,送粮车队很快就到,粮食按人头发放!”

“另有府城仁商捐赠衣物等日常所需,一并送来!”

“一切赈灾救济事宜已经张贴告示,还有不明的可在镇上公示栏查看!”

听清了衙差喊话,一双双灰暗的眼睛不可置信般睁大,及后渐渐迸出光亮。

恍似做梦般,有人拦下衙差叠声询问,得到肯定回答后才敢相信。

不过半下午,十里八乡由死寂转为沸腾。

百姓们揣上布袋子,拎着背篓、小筐蜂拥而出,聚集在村口翘首,激动紧张的等着发放救济物资。

一场突来的水灾冲毁一切,各家能吃的东西早就耗尽,否则何至于那般绝望?

“你们说是不是真的?朝廷这么快就下放粮食了?”

“衙差都来报讯了还能有假?咱等着就是!”

“有了救济粮,好歹能让咱熬过一段,有点喘气儿的时间!”

“来了、来了来了!我看到车队了!马车,全都驮满了粮食!”

“真的是送粮车队!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这日下晌,高呼皇上万岁的声音震彻云霄。

玉溪村亦是同样场景。

虽然有百相草打底,比之其他村子多一点底气,但是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缺衣少食。

镇上粮铺的存粮早就被临近居民抢购一空,手上有银子都买不着。

随同衙门车队一块来的,还有商行马车。

发放下来的俱是百姓亟缺的物资,有衣物、灶具、干净的水,以及建房所需的建材。

每一辆商行马车都印有徽章,原州金家、郭家、杨家、叶家……

欢呼震天,在村尾都能听见。

“殿下,救济粮发下来了。”杜嬷嬷站在书房书案前研墨,眼角眉梢感染着笑意,“大水退去,赈灾物资下发及时,解了百姓燃眉之急。您听那些欢呼,百姓们都在感谢皇恩。”

晏长卿执笔练字,闻言抿唇笑道,“父皇治国有方,爱民如子,百姓感受到了,民心向之。”

杜嬷嬷抬眸,看着书桌后淡然写意不骄不躁的少年,眼神更慈爱柔和。

皇上所言不错,太子殿下若能健康长大,将来必是大瑞明君。

这时莫一从外走进,呈上一封书信,“殿下,这是金家递来的信件,请您过目。”

晏长卿放下毛笔,将信件接过展开,认真阅信后一笑,对嬷嬷及莫一道,“金家率商会捐款购物赈灾,信末附各仁商名字,没有抢功,很聪明。”

“能引领商会的人哪有蠢笨的。商人逐利,金家在当中算得有品行有底线的,要不殿下也不会让莫一找上金家合作。”杜嬷嬷笑说了句,对殿下毫不避讳与他们提及的态度,心头熨帖。

晏长卿再次执笔,在一张信纸上写下寥寥数语,字迹清隽有力,已具风骨,“原州受灾者泱泱,朝廷能拨下的物资有限,解得了百姓燃眉之急,但难解百姓长久民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莫一,将这封信拿给金家主。

原州偏远,在大瑞各大府城中地位微末,而玉溪村的宝物,足以富一州富一城,甚至惠及整个大瑞。

金家若能守住品行,本宫属意金家为桥梁,让宝物能送达大瑞九州十六城。只要本宫活着,这座桥梁谁都毁不掉。”

莫一眼底激动情绪一闪而逝,应声铿锵,“是!”

书房另一张安置的书桌后,徐含章歪歪坐着阅卷,只在小少年把话说完后撩起眼皮子看了他一眼,未置一词。

然细看,可见老先生嘴角有极浅弧度。

书房静下来,只时闻远处欢呼。

晏长卿唇角浅浅弯起。

玉溪村民们贩卖百相草,这门生意与金家挂上钩,可成稳定输出渠道,保障村民们的生活。

金家将百相草制成成品需要人工,受灾百姓即可在金家作坊寻得一位置,稳定的进项足够他们撑起一个家之后的生活。

最后由商会成员分销,将成品销售各处,商家得利,大瑞各地百姓得健康。

多面互赢。

……

金家斗胆往晏家送信,之后金老爷子跟金钱来守在家里哪儿都没去。

焦灼不安。

父子俩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得商会不到一半的成员点头掏兜拿出点银子赈灾。

嘶,会不会太少了?

“阿来,你往玉溪村跑得多,见过晏家那位的面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