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最佳嫌疑人!(1 / 2)

御史大官人 水里捞鱼 1222 字 4个月前

根据此前的侦查结果。

御史案中,凶手的行凶手法是通过户籍信息精准锁定目标,并向台府派出内应核准信息无误后杀人,以太子的私宅“杏园”为基地,完成作案与撤离。

案发之时,正值太子丧期,没人能想到凶手杀人会藏到太子的私宅中。

即便有人怀疑,没有皇帝的旨意,也无人敢入内彻查,行凶者以此达到“消失”的效果,躲过追查。

再到案发后,后续发生的几件针对吏员家属的屠杀行动,凶手同样以杏园为根据地如法炮制,先杀人,后逃入园中躲避。

但与屠杀台府官员不同,杏园与台府相隔不远,凶手杀人后可就地迅速撤离,消失无踪。

吏员家属的住所却分布城中各地,并不集中,且沿途耳目众多。

凶手要想杀人后不留痕迹地撤退,必先逃过城中的眼线,设定好完美的撤离路线。

那么,什么样的进攻和逃离路线才能算完美呢?

徐安能想到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预先挖设好的杀人地道!

凶手锁定目标之后,先在其住址附近购置房屋或者商铺,作为临时据点。

再以分段式的方法挖设无数条密道,连通至杏园。

行动时,杀手从密道中涌出,迅速完成目标清除,而后再经密道撤离,神不知鬼不觉。

密道入口与案发地的距离必定很短,杀手撤离时,只需抹去些许痕迹,便可躲过缉捕的追踪。

但是,要完成这一看似“天衣无缝”的刺杀行动,凶手有两个极大的难点必须克服!

其一,就是如何瞒过所有人的眼线,预先挖设好密道。

其二,如何将太子的杏园变成他们的根据地,而不被人怀疑!

御史台吏员有三百余人,算上家属,足有千人之多。

虽说不是所有官员的家属都住在京城,但算起来也不少。

凶手要逐一在他们住所周边挖好密道,工程量必然极大,且动静不小。

因此,他们的准备时间一定很长,可追溯到半年之前,乃至更久!

继而,便引出了另外一个疑问。

半年以前,谁家开始在城中大量购置房产、商铺,并大兴土木?

找出此人,ta便是潜在的嫌疑人!

只是,京都繁华,官商贵胄遍地,有财力、人力物力完成这一布局的对象太多,以此入手,并不明智。

但,第二个条件却并非一般人可以做到,即便是首辅吴应雄也不能。

半年前,太子仍健在,杏园中住着太子妃的家人,有禁军保卫。

何人能轻易接近杏园,并将之改造成杀人行凶的基地?

别人不能,但骆家的主母,那位长公主殿下却可以!

长公主是太子的皇姑母,皇帝的亲姐姐,且与太子妃关系甚好。

如果她出面借用杏园,或者以其他理由怂恿太子妃在园中大兴土木,想必太子夫妇没有理由会拒绝,不好拒绝。

而杏园一旦落入长公主的掌控内,便等同于为骆家所用。

骆家瞒过太子夫妇,在园中私设密室,暗布地道,为杀人行凶做准备,不无可能!

且,在整个谋划之中,似乎连老天爷都在帮助骆家

太子萧尔康在第三次巡视漠北期间,竟意外染病而亡,举国哀悼。

萧尔康一死,太子妃及其家人便得去灵前守候,参加皇家祭奠活动。

杏园暂时没了主人,彻底落入骆家和长公主手中。

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加快行动进程,伺机在太子丧期内覆灭御史台,一击得手。

杀人后,所有的行凶者都藏在杏园内,太子刚死,谁敢闯入他的私宅?

谁会想到凶手藏于其中?

皇帝正值哀痛,更不会轻易让人进入太子私宅搜查!

换言之。

御史案主谋的身份特征是:ta能制造完美的理由,“合理”地进入杏园,而不被人怀疑是别有用心。

延伸过来,能符合这个身份特征之人,大概率是来自皇族。

长公主,就是其中之一。

接下来,锁定了主谋的身份特征,只需从凶手的杀人动机上去分析,便不难辨别出此人。

凶手屠杀御史台的动机,目前已知的结果就是:杀人灭口,掩饰真相。

而这个真相与孙鹤、曹怀兴有关联,可追溯到十几年前的李放通敌案。

凶手为了掩饰通敌案的真相,而制造了御史案!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幕后主谋的身份便呼之欲出。

就正是以长公主为首的骆家。

骆家本就是望族,底蕴极深,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就连吴应雄也比之不及!

这就符合了凶手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