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说客刘若宰(2 / 3)

用说,大乾官员的传统骚操作,巧立名目,敛财肥自己。

捞钱这种本事,在大乾文武官员这个阶层里,发展得非常快,甚至有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

“你刚才说,他们请来了旨意,说博平郡依然有大股梁山贼、契丹贼,要协助我们剿灭?”

“是的,他们打着帮助我们剿匪的名义来的。”

叶渡摸了摸自己的下巴,沉默不语。

这好像是自己当初对付梁山贼的套路吧。

自己当初打着博平郡闹梁山贼的名义,花了钱,就过来剿匪了,拿到了好处,上交给朝廷,以及一些重要的官员,这事儿就算是过去了,甚至最后自己还能升官。

可是叶渡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群人竟然打出了跟自己一样的操作。

其实,下面的事情,朝廷一直是知晓的。

在朝廷看来,下面的人怎么折腾,跟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

反正这边儿离着朝廷十万八千里,不论下面怎么闹,怎么折腾,最后都要靠拢在朝廷的大旗之下,向朝廷交好处。

所以叶渡请命来河南道剿匪,朝廷答应了。

可如今又有人站出来,花了点银子,说要去博平郡剿匪,朝廷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这种事情,在现如今的大乾,有点屡见不鲜的意思。

不过既然是来剿匪的,没有公开将自己打成反贼亦或是土匪,就意味着这件事情有转圜的余地。

当然不是说叶渡准备投降。

而是叶渡觉得,现在的情况是可以适当的拖延。

自己的对手反应越慢越好,他们反应越慢,自己越可以发展的实力,最后自己可以发动河北道沧州和博平郡两个地方的力量,对敌方发起夹击。

同时,时间拖延得越长,自己也可以打造更多的武器。

叶渡觉得,再给自己一段时间,自己甚至有能力,让他们连高唐的徒骇河、马家河都过不来。

果不其然,十一月十一,这个光棍们都需要哀悼自己人生的日子,叶渡收到了报告,说对方派人来,想要跟叶渡商议大事。

“商议大事?”

叶渡下意识地皱眉,对方也太配合了吧,自己还没使用招式呢,对方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不过来谈判的这个人,似乎有些来头。

连司马先生、刘向、魏如玉这样的读书人,都得到消息之后,主动去拜见,和对方见过。

叶渡来到大堂的时候,发现自己手下这三位读书人,正在陪着人家谈话。

言辞间,还是颇为尊重的。

王老五给叶渡解释了一下,来人乃是河南道有名的读书人,姓刘,名若宰。是天下有名的读书人,先帝在位时,曾经高中过探花郎。

不仅人长得俊朗,学识那也是一等一出挑的人物。

最为关键的是,他为官时,曾经推动过地方官学的建设,给了很多寒门学子读书的机会,便是司马先生、刘向、魏如玉他们三个,对老夫子也都是非常敬仰的。

后来,先帝驾崩,这位夫子年纪也大了,便主动请辞,告老还乡。

到如今,这位夫子,还经常关心寒门学子的读书事宜,经常讲学,表现优异的寒门读书人,还会被举荐给朝廷。

地方官府也非常尊敬这位老爷子,给了十足的优待。

他老人家这一次骑着毛驴来跑这一趟,准确来说,并不算是代表着叶家军敌对势力的谈判使者。

对方也不配让老人家来这一趟。

当然了,人家也没准备跟叶渡谈,而是这位老人家,在家乡享福的时候,听到弟子们汇报了这件事情,觉得这群地方官是瞎胡闹,他也知道叶渡的一些仁政,便主动出手调停了一番。

告诉固河的那帮人,你们先老实的呆着,不许再胡闹了。

我去劝一劝叶郡守,让他悬崖勒马。

在他老人家看来,叶家军的行为太粗暴了。杀了那么多地方上的士绅,还自作主张的将朝廷的土地给分配了。

这是要闹出大乱子来的。

听王老五这么一说,叶渡也知道了大概。这位老夫子的名声,他是听说过的,在朝野的名望不错,但是却不代表叶渡认可他的观点。

这位老夫子,有点过于迂腐了。

他认为,这天下的百姓就该老老实实听从朝廷的安排,想要改变命运,就要靠读书。

只要你做官了,命运自然就改变了。

至于其他方面,一切按部就班就好。

你家里缺乏土地,也不要着急,按部就班地来,朝廷会给予救济的。

实在不行了,就忍一忍,饿一饿,有荒年,就一定有丰收年景。

动不动就造反杀官,对富户动手,是绝对不可取的。

才见面,尚未见礼,这位老夫子就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对叶渡说道,“叶郡守,你们做事情太激进了,你觉得你分配土地给这些百姓,是仁义之举。”

“老夫也敬佩你的勇气和能力,可结果就是,你的仁义之举,给河南道惹来了天大的麻烦,那些人打着帮你剿匪的名义,实际上是来攻击你的。”

“你若是真的想治理好地方,老夫为官多年,也不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