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茶马古道(1 / 2)

山海记史 魇眼 1029 字 5个月前

“翻过这道梁就到鹅板坡了,天黑道儿险,老二,备好黄药子。”

黄药子,就是青蒿,秋后晒干拧成三股麻花样的,点着了有淡黄色的烟,用作驱散蚊虫,传递信息之用,是茶马古道上最为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黄药子就是加了硫磺粉的青蒿束,以显示行踪,尤其在山道和晚上。

山道旁两个裹着头巾,身着马褂肥腿裤的中年汉子手里摇晃着长鞭,一个个背着巨大茶包的瘦削枯槁的背夫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已经走了三天了,从四川沟镇出发,一路向南,大锅头说了到地儿就给钱,还有粮食可领。胡三颠颠包裹,稍稍直起身子又弯下去,茶包重达200斤,放下去就没人能再背起来,尤其是在山道上。狭窄的山道仅容两人贴身通过,在这儿放下了,这一趟就白费力气,家里的婆娘和伢崽还等着饭吃。

胡三是胡家第四代背夫,胡三的父亲,祖父,曾祖父在这条道上从二十岁走到死,如今二十岁的胡三也在这条道上走,他不知道自己能走多久,三年,五年还是十年,或者一辈子。一声惊呼把沉浸在沉思里的胡三拉了出来,他知道又有不会走道的年轻人背不起茶包滚落山崖,他记得从沟镇出发的时候,他们有百二十号人,不知道现在这条山道上还有几号人。锅头吆喝着走快点,天黑之前到驿站休息。

夺女驿站是这一段唯一一个驿站,驿站没有大门,用青石垒起矮墙,门前有三级不高的台阶,院里没有灯火,只有一楼的伙房亮着一盏昏黄的灯。

“茶包放仓库里,楼上有通铺。”伙计站在门口,提着马灯,锅头们的黑马在马厩里吃着草料。“来壶烧酒,三斤酱肉,二斤烧饼。”大锅头说完在靠近柜台的桌边坐下,“老一套掺点肉沫。”这是背夫们的伙食,老一套是指米酒和凉饭,茶马古道上,背夫们的伙食一直都是这样,碰上好心的锅头发发善心,给掺点肉沫,遇上抠门的锅头连米酒都没有。

胡三这次是跟着李家锅头,李家是沟镇上数一数二的制茶大户,茶种类最全。到了李金钊这一代,又开发出新奇的茶——鹧鸪子,据说这种茶可以喝出六种味道来,锦官城的一位苏老爷评价此茶“空山新雨后凉,涧中杜鹃不啼,薄命歌女言欢,九天神君无心。”说起这位苏老爷,也是一个奇人,十九岁中进士,二十五岁官拜莲台,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娶了丞相罗达观的小女儿罗惜悟,对于茶道尤其擅长,曾被邀请入宫给太后娘娘煮茶,太后甚爱他的茶艺,命其遍寻天下之好茶。这鹧鸪子是苏老爷私服寻访的时候发现的,回了锦官城,苏老爷大宴百官三日就是用的此茶,一时间锦官城里人人喜欢,但是达官显贵们想喝此茶就只能从李家买,别家没有,就算有味道也不如李家的。

鹧鸪子奠定了李家在茶马古道上的地位,同时也给李家带来了祸端,起源是石家,石家在过去的百年里一直和李家分庭抗礼,俩家互不相让,实力相当,鹧鸪子的出现让李家的地位陡然高升,成为锦官城达官显贵的新宠,这使得石家的生意一落千丈,过去道上尊称一句石爷,现在道上有不少人背地里不再信服石家,转而投向李家,包括一大部分制茶好手,制茶世家,这让石家的实力直线下降。

“李家不是想做这个生意嘛,让他做,但是做不做的好就不是他李家能说的算的了”说话的是个面色白净,五官端正的中年男子,一身月白色的长衫,一双浅口的千层底布鞋,鞋面上绣着几株兰花。一旁的高背椅上坐着一个慈眉善目的男人,身材不胖不瘦,白色长衫黑色马褂,马褂上绣着几杆竹子。怀里抱着一只黑猫,有半成熟的狼狗大。

“你有什么办法?”

“天机堂之前得到消息,李家接了大单子,要得急,赶时间的话李家一定会走那条道,那条道可不好走呀。”

月亮亮了起来,但又不十分亮,像一盏马灯昏昏黄黄的挂在天上,大堂里,油灯的火焰摇摇晃晃,将灭未灭,忽而有窜起鲜亮的火苗来,灯油烧得吡吡辟辟的。

李家锅头们酒足饭饱,互相搀扶着上了二楼。驿站墙矮,似有山中野物进入院中。李长青探头看了一眼,院中什么都没有,回头问伙计“这山中的野物能进来?”伙计朝外看看,“山里有野猫也狗什么的,有时候来找个吃食,一会儿我把剩饭剩菜倒出去就好了,屋里安全着呢。”李长青点点头,跟着大哥上了二楼。小二拾掇了桌上吃剩的肉渣子和烧饼并一些肉汤倒进院中大盆里,回大堂的时候他回头看了看,看见矮墙上卧着一只黑猫,体型和半大的狗类似,“还真是山猫,长这么大都够吃人了”伙计嘀咕一声,转身向大堂走去。

“饿死了,伙计,早饭呢?”李长安边整理衣领边下楼梯,院里一群背夫围着一口井洗脸,李长青坐在堂前的石阶上喝茶“老二,伙计呢?”“没看见,我找了一早上了。”李长安探头往院里看,院里哪里有伙计的影子,又回头看见李长青手里的茶壶“你不是从不喝茶么?这是开窍啦?”李长青笑笑,仰头就着壶嘴喝了一大口茶,“你不能这么喝,你得用茶碗,这么喝喝不出味儿来,你这茶壶也不对,喝普洱得用紫砂的。等这一趟货送了,我给你挑只好茶壶,配个茶碗,那才叫喝茶呢!我去找伙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