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民心与正义的背道而驰(2 / 2)

银狐 孑与2 1626 字 4个月前

这些内容就是案宗上的记录。”

赵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铁喜合上卷宗:“我特意去询问了好几个亲历过这件事的人,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审判唐彦时,开封府县衙外聚集的人群足有上百,每个人都高声呼喊要将唐彦绳之以法,换句话说,在民间,唐彦必须要被砍掉脑袋这件事已经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我想了一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无非就是因为唐彦是县令之子,母亲又是成都府有名的商人,家财万贯。”

“官宦之后,巨商之子,就一定会为非作歹,就一定会奸淫掳掠,就一定会无视国法丧尽天良,坏事做尽,因为有的人是庇护他们。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才有那么多人要求唐彦必须死。”

铁喜抬头看着赵祯:“民心所向这四个字孙儿也明白,但孙儿觉得,有些时候,民心不代表就是对的。

县衙是为民申冤的地方,事实,国法,应该是他们做事的第一准则,如果用民心来代替事实的话,那要县衙有什么用?”

赵祯笑道:“继续说。”

“根据我的调查,因为唐彦那天买了药,又让泰阳阁的小厮帮忙下了药,加上两人确实发生了关系,所以开封府县衙便认定是唐彦用药过多导致了李巧的死亡。”

赵祯笑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很多,根据唐小小所说,李巧其实并没有拒绝唐彦,两人早已有了关系。”

“案宗所说,李巧的父母没有见过唐彦。”

“但除了李巧的父母外,不少人都见过李巧和唐彦走在一起,态度亲密。”铁喜说道:“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攀高枝,李巧很无疑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

她知道唐彦不是良人,科举考试也绝对没有任何机会,和唐彦在一起,很有可能等科举结束之后,唐彦一声不响的消失,到时候她反而会成为所有人口中的笑料,看审判唐彦时的状况就知道了,落井下石一直都是民心所向。

唐彦之所以激起民怨,说到底无非就是今日不让唐彦付出代价,明日是不是就会有另一个高门之后仗势欺人,对他们的女儿做这种事?”

赵祯微微颔首,这就是包拯将唐彦砍头最直接的理由。

“我让人去询问了认识李巧的人,她虽然朴素,但和唐彦进出一些场所时,穿着却与高门小姐没什么不同,身上也佩有唐彦送的首饰,这些首饰价值不菲。根据唐小小所说,其中还有一件是唐母送给唐彦的墨玉,但这块墨玉唐彦回到成都府的时候却没有佩戴,而认识李巧的人则说见过她手里有一块墨玉。”

赵祯摇摇头:“这些不能说明唐彦是清白的。”

“我知道,但这些足以说明两人认识,而且关系已经很近了,否则唐彦这种人是不可能连唐母给他的墨玉都送出去。”铁喜点点头:“最重要的一点,是药店老板的话,不仅仅是唐彦在他那里买过药,李巧也曾偷偷在他那里买过药,一个清白女孩儿为什么要去买那种药,这里面不是很有问题吗?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服用这种药物本身就是他们两人之间的习惯?这种药物皇爷爷应该知道,如果大量服用的话会致死,所以我在想,会不会有这么一种可能,因为唐彦每次都要让李巧服用这种药物助兴,所以那天李巧也主动买了药,并且服下,然后又服用了唐彦下的药,最后才出现了这出悲剧?”

“你说的这些只是猜想。”

“但开封府县衙记录的案宗明显也证据不足,人命关天,想要判定一个人确实有罪,就应该有足够证明真相的证据,拿不出这种证据就草率的宣判一个人人头落地,这不是国法,而是一个刽子手。”

…………

铁喜回到东宫的时候,尉迟文已经在等他了,后者给铁喜倒了一杯茶,才问道:“怎么样?”

“不怎么样。”铁喜摇摇头:“案宗不可更改,但皇祖父说皇家可以给唐小小一些补偿。”

“意料之中。”尉迟文点点头:“萧红袖的事呢?”

“皇祖父说要和大臣们商量一下。”铁喜郁闷的说道:“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大宋虽然一直想将幽云十六州夺回来,但实际上,包括皇祖父对辽国的恐惧早就深入骨髓了,原来他们居然从没想过一鼓作气灭了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