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上听处(3 / 3)

跟六部的权力吧?

朱祐樘摇头道:“谢阁老,朕再说一次,如果朕问谁的意见,都需要征求他人的意见,那朕当不当大明的君王,好像也无太大的意义,朝堂一切的事务朕也就没必要过问。所以此事,朕无须采纳他人的意见!”

皇帝的态度极为坚决。

“好了。”朱祐樘不再行商议,“若再想不开,就当是朕每次于内廷中,选择不同的人来问及军务上的意见,或者你们觉得,朕只问秉宽一人也可,那朕便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谢迁苦笑。

想想也是。

现在皇帝还算是客气的,说会召见不同的人来问意见。

如果皇帝武断一点,以后只召张周或者是张懋等人来问,他们文臣对此还有什么辙不成?

这不过就是皇帝在遇到疑难事务时,找人来问问对策而已,都说了没另加官职在身,一切看起来都是合理的,皇帝好像也没有破坏原本的制度。

“朕决定,将这个衙门,临时称之为上听处。所谓上达于朕听,仅此而已。”朱祐樘道。

谢迁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低下头。

就算要反对,今天以他个人之力还是显得势单力薄,还不如等回去跟刘健和李东阳商议后,再跟朝中大臣暗中谋划,再纠结言官等,行反对之事。

……

……

皇帝接下来问的,和几人参议的,似乎都不是什么大事了。

无非涉及到一个加强辽东防备的事。

也不会派人去招揽朵颜三卫,同时也不会跟鞑靼小王子达成任何共识,战争状态不会接触。

谢迁发现,这次皇帝看似是来问他们意见的,其实就是通知他们这个所谓“上听处”的成立,而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抱着极大的怨念,把成立上听处的消息带回去,再次展现出君臣之间的隔阂。

当谢迁回到内阁值房时,张周也去了东宫见朱厚照,张懋则与萧敬一起出宫。

“上听处?”

刘健和李东阳从谢迁口中得知此事,都是眉头紧锁的样子,他们似也感觉到,朝堂的秩序很可能会被打破。

谢迁叹道:“陛下执意如此,连都督府中人也可参与其间,还说不以首辅和部堂参与其中,不再限制于是否为馆阁出身。虽明确说及,一切问及事务都涉及到边政,但难保不会涉及到钱粮调度,更可甚是说,连研武堂也会找人前去问策……唉!都不知该如何去评价。”

刘健脸色阴冷道:“难道萧公公和英国公,对此便无意见了?”

谢迁道:“他们能有何意见?估计他们心中早就期望如此。”

“我看未必。”一旁的李东阳道,“这是明摆着的,陛下是想为屡屡单独问策于张秉宽,找到合理的借口,除了张秉宽之外,其余参与其中的人都只是幌子,难道英国公等人就没察觉?”

谢迁问道:“察觉了又怎样?现在他们有机会一同与张秉宽在内廷议事,会比原先更差?”

随即李东阳和谢迁都打量着刘健。

似乎这件事,对刘健的影响会更大。

作为内阁首辅,刘健本身是作为皇帝顾问领班的存在,以往皇帝有什么决策的事情不能决定,朝堂上问事,基本也是由刘健一锤定音的,现在有了所谓的上听处,那刘健只有票拟权力,朝堂上的主持权将会大大被削弱。

至于李东阳和谢迁……

如果二人谁进入到上听处,或许权力还会加强。

刘健道:“我只是不明白,张秉宽这又是何必?陛下问他一人,会比多问几人,让他做事更为自在?”

其实刘健也没看懂。

皇帝要单独问张周意见,在这件事上其实大臣很难去反对,最多是把张周定义成佞臣,可一旦成立了所谓上听处,而张周还加入其中的话,那就不能再以张周为近佞来攻击他。

可皇帝却也因此而多采纳于旁人的意见,削弱了张周的权力,张周就有点挖坑自己跳的意思。

李东阳问道:“所以说,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是好事?是吧?”

成立了一个新衙门,平衡了内阁的权力,同时也平衡了张周的权力,让一切事务都变得有迹可循,把张周也归到正统的朝廷体系之下……哪怕这个体系只是刚成立的上听处……

李东阳的意思,我们也没输,张周也没赢。

大家只是各退一步!

刘健摇头道:“还是不能坐视此等事发生,名义上,上听处内没有定职,也只是初立时的幌子罢了,将来如何谁又说的准?若是连平头百姓都可以参与朝中大事的决策,那还要朝廷作何?还要我等步履维艰小心翼翼作何?”

“嗯。”

李东阳和谢迁都在点头。

混个内阁大臣出来,怎么也需要十几年苦熬,中间经过多少次筛选,如果仅仅以皇帝的好恶,就能决定谁参与决策,那朝廷遴选官吏的制度将会大打折扣。

“要反对。”李东阳替刘健定了个基调。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