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青铜镜、白玉门(1 / 2)

诸天重光 阳木四火 1013 字 2022-04-10

“只说入静,首先,要闭上双眼,但不能完全闭上,要留一线余光,同时定住身体,一动不动。初始静坐,杂念丛生,不需要去管他,你只管牢牢定住身体,一般来说,往往定上很长一段时间,杂念就会逐渐减少。如此每日坚持不懈,就能有达到入静的地步。”

“人入静时,一念不生,却又不昏沉,反而十分清醒,到了这个时候,一口真气自然化生,是为得气。人身有三百六十五个大穴,对应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易数以九为最大,以九归真,所以身上的每一处穴位都应当填满九口真气。”

青袍道士大致介绍着炼己筑基的要点:“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只有连续一刻钟都处于入静,这是才能化生一口真气。如果日修夜睡,且天资不凡,能够做到每一次打坐都入静,那么炼己筑基,便需要百日至一年的时间,所以炼己筑基被称为百日筑基。”

“当真气化生时,其中一半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上颚的龈交穴时,会化成金津,另外一半由任脉上行到口腔下颚的承浆穴,会化成玉液,因为舌抵上腭,所以这金津和玉液会在口中交汇,化成一口清香甘甜的唾液,非言语所能形容,又称甘露。

甘露并非单纯佛门的说法,吕洞宾亦有诗曰: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道人反反复复将要点讲了几遍后道:“筑基完成后,气脉初通。所谓不通则痛,就是有病疾在身,筑基功夫就是气冲病灶的过程,经脉冲开以后,就如同一条干涸堵塞的河道被疏通,就可以往河道引水使其变为江河。”

“因此,只有筑基之后,才算是正式踏入武道修行,而后便是炼精化气的功夫了。”

讲解完毕后,他便开始指导众人静坐,首先要身体要直,不能东倒西歪,然后闭上双目,不需要意守丹田或者其他的什么。

“静坐之法,即闭目塞耳,舌抵上腭,收心凝神,调和气息,使呼吸由粗而细,津漫口中,徐徐而咽。”

徐重光闭上双眼,心中杂念万千,脑中的无数记忆如连环画一样不断地闪过。

一会儿,他的脑海里涌现出前世某段动漫的场景,一会儿,又想起他的昨天的衣服好像还没洗,一会儿,又想着自己武功大成,纵横一世的画面。

脑海里如放映厅似的,演完一部电影又演一部,根本停不下来。

不过似乎不止是他,在场的所有道童竟没有一人能够达到入静生津的地步。

道士笑道:“入静,首在一念不生,但刚开始练功,都是杂念纷纷,根本不能断绝,一刻钟起能起数十个念头,心不能定,气不能匀,口舌也是干燥无比,根本生不出津液。”

“那师叔,如何方能不起一念?”徐重光凝神问道。

“初坐之时,谁能无念?佛家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道家云,不怕念多,既怕念续,儒家云,知止而后有定。汝当一念起,立即斩断,待令起他念,再斩,随起随断,使念头不能连续,久而久之,自然能够由多而少,由少而无,念无则息无,息无则内息自生。”

说完,道人摆摆手道:“此为静功初步功夫,一定要持之以恒,总有一日能够见效的。”

到钟声响起,晚课之时,道人便宣布众道童可以离开了,而后徐重光等人用过晚膳,就被派到各个殿内看香,打扫。

等待一切都结束后,便回到自己的房间,徐重光脑中仍然还在捉摸着道人所说的话。

“一念起,一念断,随起随断。”徐重光口中喃喃道,“有句话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段话的意思,莫非就是,就算你心中起的起念头是神,是佛,那也要将其斩断?”

“再试试吧。”徐重光当即凝心调神,正准备静坐,忽然又从房榻上站起,蹬蹬瞪几下跑到桌子前面,将早课的经书拿到手中,翻到其中一篇‘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自言自语着。

“我记得在哪里看到过,说在打坐练功前,要先沐浴、念经,掐诀,这都是为了使心静下来,儒家也有通过磨墨,写字一系列的动作,做到心情安静下来。如果我在静坐之前,先读这篇经文,当读到我心情平静之后,再做静功,是否效果会更好?

徐重光想到就做,他带着经书回到铺上,开始读起这篇经文,这篇道经本来就是讲什么是清静,如何获得真静的。徐重光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逐渐沉入进去,心境越来越平静,杂念也逐渐减少。

当他又一次读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的时候,忽然有了一种明悟。

他轻轻放下书卷,手掐子午诀,心神沉寂,闭目微笑。

呼!吸!呼!吸!

不知坐了多久,他一念不生,除了自己的呼吸什么都听不到,又过了许久,他连自己的呼吸都听不到了。

而后眼前忽然大放光明,同时仿佛天旋地转,耳后忽然挂起呼呼地风声,他感觉随着天地倒转,口中仿佛含着一口甘甜无比的唾沫,有着仿佛药香的香味,但却又与药水完全不同,这口唾沫他徐徐咽下,便觉通体顺畅,其乐不可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