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技术交流(1 / 2)

朱标接下活计,沉思一阵后开口道。

“孤认为影响最大的当属文字与诗词,胡人善于歌舞,且有自身的八思巴文,他们入主中原后,曾有心磨灭我汉人文化,欲以胡元文化取而代之。

但我汉家文化以儒学为尊,海纳百家,其内涵如海,古籍典故虽然在他们的举措下缺失不少,但胡元最终并未如愿,反而在融合之后,也开始逐渐遵从儒学教义。

于唐诗宋词中诞生元曲,汉语于胡语相互交融,诞生了许多新的词意。”

朱标师出大儒宋濂,所学所知,也更喜爱以儒家视角去剖析问题。

在他的认知中,胡元一开始是想取代汉家文化的,更是想以八思巴文作为官方用语,甚至还用作拟诏。

不过最终,由于八思巴文词不达意的地方太多,

文字之健全,难与汉字相提并论,

以致于最后,汉字依旧未能被元廷所磨灭,甚至还诞生出元曲这种胡汉交融的文学载体。

朱元璋见好大儿言辞利落,与他心中所想不谋而合,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朱樉也点头认同。

“大哥说得是极,不过倒是漏了几处重点未曾提及。”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了朱标的好奇。

“老二,你细说说。”

朱元璋虽然未曾言语,但他心底也是好奇的。

朱樉开口道。

“除了文字与诗词之外,还有宗教,胡人与我们汉人不同,我们的皇权与神权是成体系,分割开来的,有皇权天授之说。

但他们的神权与皇权混淆,甚至难成体系,以致于他们对与神祗的敬畏极高,对各地的宗教文化也多有宽容,如此便促进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在民间的大肆传播与发展。”

朱元璋闻言,深以为然的点头。

“确是如此,就如咱当初起义时的红巾军,便是明教、弥勒教、白莲教等教众结合后的势力。”

他经历过那个时代,自然知晓宗教开放后,对于民众的影响之大,在大部分信众的眼中,神权早已盖过了元廷皇权。

朱樉接过话茬道。

“宗教之说,与百家争鸣有类似之处,都需要有个立教之学说,不过宗教多有玄之又玄的东西参杂其中,去其糟粕后,还是有精华之处的。”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陡然想起了什么,他冷哼了一声。

“咱是让你说说海禁,你这都给咱扯哪儿去了!”

朱樉干咳一声,也自觉话题扯得有点远,便连声道。

“重点来了,重点来了,除却宗教影响之外,最重要的还有技术交流!”

朱标对于自家二弟这时不时蹦出来的新词汇,也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瞥了眼处于不耐烦边缘的老朱,他追问了一句。

“老二,何为技术交流?”

然而这个问题倒也难住了朱樉,他抓了抓后脑勺,艰难解释道。

“这技术啊,就是……以技能与术法,去产生改变时代之力量,推动咱大明进步,除旧迎新,这么说……你们可懂?”

朱元璋闻言大怒。

“你小子要不会说,就别鼻子里插葱装象,狗肚子里装不下二两墨,显摆个屁!”

朱樉听后也气了。

“理我跟你说不明白,但我用事实跟你说,就说胡人入主中原后,咱们的酒业便出现了重大革新,从前的酒甜如米汤,现如今的酒烈如骏马,

再说军队,元朝之前您可曾在史书上听闻过火炮,火枪?

还有您在御花园中发现的棉花,这也是胡人引入中原的,这棉花若是善加利用,便可充作棉衣,使百姓在寒冬腊月里少受霜冻之苦!”

朱樉的语速极快,就跟连珠炮似的,一句接着一句,连说了三个事实,来解释何为技术交流。

尽管他说得很快,但吐字倒也清楚,在场之人在听完之后,都陷入了沉思之状,

当然,朱雄英是不懂这么多的,他看老爹和皇爷爷都做出了思考的模样,便也有样学样的将小手扶住下巴,作沉思状。

朱元璋渐渐的有些回过味来,细细琢磨自家老二的话后,他有些明白过来,这小子想表达的什么了。

“这些便是你要咱解除海禁的原因?”

朱樉重重点头。

“父皇,你想想,从前神州之外皆蛮夷,如今远的不说,就说那土著般的倭国,也已有了翻天覆地之变化,

时代在进步,咱们若是闭关锁国,与海外联系甚少,如此一来,我天朝固步自封,难免有一天会出现落后于人之状况,

那时,人家坚船利炮轰我国门,我们当如何?”

朱元璋张了张嘴欲反驳几句,但身处温室大棚之中,这一下便让他失了声。

他出身低微,别的未有,最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