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朱樉连恐带吓的动员,第二日还没到午时,孟管家便带来了全新的西安周报,这次里头的内容莫说之乎者也,整一个就是大白话,若是将给老百姓听绝对没问题。
朱樉满意的点点头,并指出了些许需要稍加修改的地方后,又递给了孟管家一张纸道。
“老孟,这是本王闲暇之余写的故事,名为西游记,这里一共是四章的量,你拿去一通刊印了吧。”
孟管家当即双手接过纸张,吹捧道。
“王爷真乃文曲星下凡。”
朱樉翻了个白眼道。
“这马匹拍的太明显了,下次多琢磨琢磨再拍。”
孟管家正色道。
“这都是小的肺腑之言,绝不掺杂半分虚假。”
“得得得,赶紧办事去吧。”朱樉挥手赶人。
孟管家恭敬退下。
……
这第一期西安周报朱樉准备先刊印三百份,太多了卖不掉,太少了不够卖,所以她估摸着这个数量应该差不多。
至于有没有人买,他觉得压根不用担心,光是秦王府的名头放出去,就有一些想要巴结秦王府的当地豪绅或是官员会买账。
朱樉有自知之明,这第一期西安周报多半不会引起多大的反响,但只要这玩意儿成为了民间消遣娱乐的产业之一,那就有了相应的粉丝基础。
只要有流量,还怕无法将流量变现么?随随便便登个广告,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流量变现的过程中,便会地方资本参与之下,让这个产业变得稳固无比,且他作为西安藩王,西安境内说他最大都不为过。
这么强硬的背景,且手握边权,他发展起来的黎民报社压根就不用担心被地方资本侵蚀。
只要是这黎民报社的牌子立起来,到时候上头刊登的内容就可以做很多有利于自己产业发展的操作了。
不过这得需要一个过程,朱樉觉得一个月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就能做到,四期报纸下去,只要新闻内容不拉垮,一定能顺利养出百姓日常听报纸的习惯。
只可惜这个时代,认字者十个百姓里头能出一个都算是好的了,所以看报纸这个习惯怕是短时间内没可能了。
……
转眼半月的光景过去,朱樉的酒楼已经装修到最后的收尾阶段,调味品作坊也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这种调味品短则几天,长则半个月就能从里头被生产出来,
唯一的问题便是,除了少数几个外招的工人,调味品作坊的大多数工人都是王府庄子里头的佃户顶上。
也采用流水线一样的方式操作,分开不同的生产车间,让每个工种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并不参与整个制作流程。
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的话自然是熟能生巧,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二的话则是防止调味品的制作流程外泄,既然做,他肯定是想做垄断生意的,否则还怎么赚大钱搞民生发展。
目前王府府库里头的钱粮如流水似的往府外淌出,根本不见进项,对此孟管家不止对朱樉汇报过一次。
显然孟管家的意思是希望朱樉短时间内最好不要再出现新想法了,否则朱爽若是一时兴起再开展两三个产业,以王府的财力也会有点吃不消。
为此,孟管家还曾提议,是否停止发放那些佃户的酬劳,反正他们身契都压在庄子上,人都是庄子的,不过是在冬天干份活而已,不发酬劳也是可以要求他们做活的。
对此,朱樉直接冷着脸拒绝了孟管家的提议,并严厉警告他不要擅做主张,否则王府管家就别做了。
孟管家也没想到这个明明很合理的提议,居然会招来朱樉如此大的不快,于是乎赶忙保证了绝对会按照正常工人的标准给这些佃户发放日薪,且都是一日一结算,不带半拖沓的。
之后事情的发展便出乎了孟管家的意料,那就是这些佃户得知干活还有钱粮可拿后,拿工作态度叫一个认真,将近两百号佃户,竟没有一个在工作时间内选择偷懒的。
为此,孟管家便自以为发现了朱樉发薪的深意,在心里愈发佩服起朱樉来。
酒楼与调味品这两项都按部就班的发展着,黎明报社的发展便有些出乎朱樉的预料了。
半个月过去,西安周报的第二期报纸昨日就已经刊登出去,那每日围在报亭的百姓数不胜数。
一到讲解使上班的时间,全西安府城二十个报亭都会被百姓所聚满,少则两三百人,多则七八百都有,黑压压的一片聚在一起,只等讲解使读报纸。
这人一多,场面就变得嘈杂,讲解使读起报纸来便总有人听不见,为此还闹出了好几次聚众斗殴事件。
很快朱樉便定下规矩,报刊的讲解台上摆下一个计时小工具,每次讲解完一个新闻,便开始计时,给予百姓们讨论的时间。
百姓们为了听报纸,也十分的守这个规矩,每个报社都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