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静谧之所(1 / 2)

我的读书会 冯秀丽 1085 字 6个月前

《总有个念想,推着我们向前》(诗与远方系列),是一本收录了许多作家清新的小作品合集。书的封面上,一把木质吉摆放在一个大石头上,向前望去,蓝色的天空上印刻着书的白色名字,下边一行蓝色小字——爱默生 海明威 梭罗等。再下面是一片云海,蓝色的海白色的云。只看书名、封面及作者,就很吸引我。

书的序言非常简短,但是足以表达此书的收录主旨。

书里面的插图是一幅幅精美的田园、花卉等著名的油画。

喜欢第一篇林语堂的作品,《我要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比如这段:“我要一间自己的书房,可以安心工作。并不要怎样清洁齐整,应有几分凌乱,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便,住起来才舒服。”

还有这段:“我要一个可以依然故我不必拘牵的家庭。我要在楼下工作时,听见楼上妻子言笑的声音,而在楼上工作时,听见楼下妻子言笑的声音。我要未失赤子之心的儿女,能同我在雨中追跑,能像我一样的喜欢浇水浴。我要一小块园地,不要有遍铺绿草,只要有泥土,可让小孩搬砖弄瓦,浇花种菜,喂几只家禽。我要在清晨时,闻见雄鸡喔喔啼的声音。我要房宅附近有几棵参天的乔木。”

林语堂的这两段描写,正是我心里喜爱的模样。早听说过林语堂的名字,但是并不了解他的一二。寒假里,读了一本《纸短情长,十二位民国才子的深情往事》。读到了林语堂的爱情故事,喜爱他对待爱情的样子,喜爱他对待孩子的样子,也喜爱他作品的样子。

本书里还有一篇林语堂的文章《人类是唯一在工作的动物》。“世间的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只有人类为生活而工作着。他工作着,因为他必须工作,因为在文化日益进步的时候,生活也变得更加复杂,到处是义务、责任、恐惧、阻碍和野心,这些东西不是由大自然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人类社会产生出来的。”

《瓦尔登湖》里,梭罗为了实践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物质到底是多少,去瓦尔登湖离群索居。这几日,因为新冠疫情,居家线上授课。不用站在几十人的讲台上,隔着屏幕,即使下身穿着家居服,也没有人知晓。这样的日子常此下去,衣柜里那满满当当的服饰,不真的一无所用吗?曾经我也说过这样的话,那些富人和穷人相比较,不也就是多吃些山珍海味,多住些高楼别墅,多坐些奔驰宝马,而他的快乐幸福真的就比穷人多些吗。

不说这么沉重的话题了。

和我一起来读读书里面这首诗

《在春天,幸福的人也会被吸引到远方去》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插图]

渐渐地牵引他向后方:

回到幽暗的花园里,回到村子上,

那里的菩提树高大而荫凉,

铃兰花发出贞洁的芬芳,

那里有团团的杨柳成行,

从堤畔垂垂地挂在水上,

那里有繁茂的橡树生长在膏腴的田地上,

那里的大麻和荨麻发出馨香……

到那地方,到那地方,到那辽阔的原野上,

那里的土地黑沉沉的像天鹅绒一样,

那里的黑麦到处在望。

静静地泛着柔软的波浪。

从一团团明净的白云中央,

[插图]

照射出沉重的、金黄色的阳光。

那是个好地方……

在北方的四月初,正是春姑娘悄悄走来的日子。读着这首美丽的小诗,心真的被吸引到远方去,自己便成为世间最幸福的人。

读着读着,摩西奶奶的画和故事让我好感动。“只要开始,就不算太晚。”这句话是我五十岁以后的人生信条。在摩西奶奶这里,我又一次被惊艳到。

“ 致我的孩子们:我的百岁感悟

今年,我100岁了,我的人生即将走到尽头。回首我这辈子,在80岁之前,一直不为人所知,日子过得平平淡淡。80岁之后,不期而至的机缘,将我推向了绘画事业的顶峰,进而导致,我作为大器晚成的画家的代表,在美国被广为人知。人生就是这么有意思。”

从七十六岁才开始做画的她,到一百零一岁去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竟然创作了1600幅画作不能不让人佩服。带着对摩西奶奶的敬仰我又阅读了她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永远都不晚》。欣赏着她那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清新田园画,都扬起了想要学习画画的冲动。但是仔细端详那画面的线条,还是被彻底打败。记得每次看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总是被康震老师洋洋洒洒几笔就勾勒出来的诗画撩拨得心痒痒的,羡慕得恨不得自己也能提笔成画。可是从小就对绘画没有任何天赋的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作罢。还好,我有我喜爱的读书,码字,学外语,唱歌。就这几样,也够我忙活下半辈子了。

某一天,发朋友圈时,觉得非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