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九霞霓裳(12 / 27)

三水的人说:“唉,王知古啊,你这辈子真是不顺,连狐狸都敢欺负你。要是没有你身上那件张直方的黑色长袍,你恐怕早就死在那些野兽的洞穴里了。我当时在洛阳敦化里的家里,听渤海徐公谠在宴会上说起这件事。这可不是我在编故事,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我把它传了下来。”

话说唐代的西川节度使韦皋,年轻时曾在江夏游历,曾借住在姜使君的府邸。姜使君有个儿子叫荆宝,虽然年纪比韦皋小,但对他尊敬有加,就像对待父亲一样。荆宝身边有个小丫鬟叫玉萧,年仅十岁,聪明伶俐,常常奉命侍奉韦皋。

日子一天天过去,玉萧也渐渐长大,两人之间竟悄悄生出了情愫。可就在这时,姜使君要入关求官,不能带着家眷同行。韦皋于是搬到了头陀寺居住,荆宝也时不时派玉萧过去照顾他。

就在这个时候,廉使陈常侍收到了韦皋叔父的来信,说韦皋在贵州待得太久了,希望他赶紧回家探亲。陈常侍立即为韦皋准备了船只和衣物,催促他尽快上路。韦皋在离别之际,含泪给荆宝写了封信。荆宝和玉萧匆匆赶来,两人相见,悲喜交加。荆宝让玉萧跟着韦皋去,但韦皋因为已经离家太久,不敢带着玉萧一起走,于是坚决拒绝了。

临别前,韦皋和玉萧约定,少则五年,多则七年,他一定会回来娶她。为了留个念想,他还留下了一枚玉指环和一首诗。可是五年过去了,韦皋并没有回来。玉萧心急如焚,在鹦鹉洲上默默祈祷。又过了两年,到了第八年的春天,玉萧叹息道:“韦家郎君,一别七年,看来是不会回来了。”说完,她绝食而死。姜家感念她的贞节,将玉指环戴在她的中指上,与她一同下葬。

后来,韦皋镇守蜀地,到任第三天就开始审理囚犯,平反冤案。在他处理的近三百名囚犯中,有一个囚犯偷偷看着厅堂里的动静,小声对同伴说:“那位仆射大人,就是当年的韦兄啊!”他大声喊道:“仆射大人,您还记得姜家的荆宝吗?”韦皋一听,心中一动,说:“我当然记得他。”那囚犯说:“我就是荆宝啊。”韦皋惊讶地问:“你犯了什么罪,被如此重罚?”荆宝回答说:“我辞别韦兄后,不久就考中了明经科,后来又被选为青城县令。可是家人不小心烧毁了官府的牌印等物,我就被牵连进来了。”韦皋说:“家人的过错,怎么能怪你呢?”于是他下令释放了荆宝,并感慨万分地想起了与玉萧的往事。

话说韦皋洗清了冤屈,官复原职,还被提拔为眉州牧。可皇上的诏书下来后,却并没有让他立刻上任,而是派人监督他,暂时留在幕府里。那时候正好是大军过后,百废待兴,事情特别多,忙得韦皋团团转。过了好几个月,他才想起来问玉萧的情况。姜荆宝叹了口气,说:“韦兄啊,你记得咱们分别时你留下的那个七年之约吗?可是七年过去了,你还没回来,玉萧她等得心都碎了,最后绝食而死。”

说着,他吟起了韦皋当年留下的那首诗:“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韦皋一听,心里一阵凄凉,不由得长叹一声。他决定为玉萧修建经像,来报答她的一片心意。虽然他很想再见到玉萧,可是阴阳相隔,怎么可能呢?

就在这时,有个叫祖山人的道士出现了。据说他有少翁的木偶术,能让死者与活人相见。但前提是韦皋得斋戒七天。到了第七天的夜里,玉萧真的出现了!她向韦皋道谢说:“多谢仆射为我写经造像,我很快就能托生转世了。再过十三年,我还会回来做你的侍妾,报答你的恩情。”说完,她微笑着离开了,还留下一句话:“男人啊,有时候真是薄情,让我们生死相隔。”

后来,韦皋因为平定陇右的功劳,在德宗皇帝在位期间一直治理蜀地,政绩卓著。他因此步步高升,最后当上了中书令,天下人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次他过生日,各地的节度使都送来贺礼,其中东川的卢八座送了一个歌姬。这个女孩年纪还小,却也叫玉萧。韦皋一看,惊呆了,这不就是真正的姜家玉萧吗?而且她中指上还有个肉环,跟他当年留下的玉环一模一样。韦皋感叹道:“我现在才知道,生死之间,真的有一往一来的轮回。玉萧的话,果然是真的啊!”

贞元年间,江湖上流传着一个英勇的名字——韦自东。他是个义薄云天、勇猛无畏的汉子,曾独自一人游遍了太白山的每一寸土地。某日,他来到段将军的庄园,与段将军一同远眺山谷。他们发现了一条隐秘的小路,像是曾经有人走过的样子。

韦自东好奇地问段将军:“这条路通向哪里?”

段将军说:“以前有两个和尚住在这山顶,他们的寺庙宏伟壮观,周围林泉优美。听说那是唐开元年间万回师的弟子建的。但不知怎的,有一天这两个和尚突然失踪了,有人说是被怪物吃了,已经两三年没人见过他们了。”

韦自东一听,眉头紧锁:“还有这种怪事?这怪物敢吃人,我今天非得把它的头给砍下来不可!”

段将军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