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温璋,唐朝咸通年间的壬辰年间担任京都长安的行政长官——京兆尹,他可是个个性独特的人物,贪财嗜杀,百姓虽然畏惧他的严苛残酷,却也因这铁腕手段,使他在治理方面博得了“能干”的名声。
按照当时的惯例,每当京兆尹出行,必会清空大街,关闭坊门,若有胆敢在他车队前面嬉笑捣乱的,他会立马下令杖毙。这一年的秋天,温公从天街出发,准备南下至五门,一路威风凛凛,吆五喝六。突然,一个身着破烂黄袍、驼背拄杖的老道士,径直穿过街道,连随行的卫士都拦不住。温公一怒之下,下令将其抓来,痛打背部二十鞭。老道士受刑后,挥挥衣袖离去,似乎毫无痛苦。温公感到此事蹊跷,于是叫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街吏,让他暗中跟踪这位老道士,探听其言行,并向老道士询问详情。
老街吏追踪到傍晚时分,发现道士走进了兰陵里的一个小巷子,巷子里有个简陋的木门,似乎是他的住处。老街吏紧随其后进入,见到几位同样身着黄袍的道士恭敬地迎接老道士,其中有人问道:“真君为何回来这么晚呢?”
老道士回应说:“被个恶人羞辱了,快准备热水吧。”
随后,道士们引领他进入内堂,老街吏也悄无声息地跟进去。经过几重门户,只见里面庭院华美,翠竹夹道,犹如王侯贵族的府邸。还未到达正厅,老道士忽然回头说:“为何有股世俗的气息?”
众道士立刻四下寻找源头,老街吏无法隐瞒,只得现出身形并被他们盘问。最后,老街吏详细汇报了温璋的意图。老道士听后勃然大怒:“那个酷吏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招致灭族之灾,死期将至,还敢如此残暴对待他人,此罪不可饶恕!”
老道士喝令老街吏离开,后者拜谢告退,匆匆赶回府衙向温璋报告,此时已是深夜。温璋闻讯大惊,立刻在密室召见老街吏,听他详述所见所闻,不禁连连感叹。
次日将近黄昏,温璋安排老街吏带路,自己则换上便装,一同前往老道士所在的道观。直到天亮时分,老街吏敲响了观门,开门人询问来者何人,老街吏答道:“京兆尹温璋大人来访真君。”
门开之后,老街吏先行入内拜见,并通报温璋的到来。温璋步入大厅,只见真君端坐堂上,头戴远游冠,身穿九霞霓裳,面色庄重严峻。温璋伏地陈述:“我身处繁华都市,行事严厉,若稍显软弱,则有损官威。昨日无意冒犯了大仙,自知铸下大错,今日特来负荆请罪,恳求您宽恕。”
然而,真君并未因此平息怒火,反而厉声谴责:“你以杀戮立威,贪婪无度,眼看灾祸即将降临自身,还依旧耀武扬威,罪无可恕!”
温璋反复多次低头恳求原谅,但那真君始终怒气未消,坚决不肯宽恕。
片刻过后,一名从东廊徐徐走来的黄冠道士,在真君身旁毕恭毕敬站定,然后屈膝禀报道:“虽然温大人确实有错在先,但他毕竟是皇上身边的二品高官;况且真君深知他的身份和职责所在,是否可以稍微放下身段,示以宽容?”
这话一说完,真君只好让步,示意黄冠道士引导温璋登上大堂,并特意为他安置了一张小榻,让他坐下,还亲自举杯劝了几巡酒。尽管如此,真君的脸色仍然阴沉,怒气未消。黄冠道士再次进言:“温大人一时冒犯,要彻底宽恕的确不易,不过真君您换上世俗装扮,混迹人间,普通人又怎会轻易认出您的真实身份呢?就如同白龙化身为鱼,却遭到小小的豫且困扰。请您三思啊。”
听到这里,真君陷入沉默,过了许久才缓缓开口:“罢了,这次就放过你的家人,但你也不宜在此久留。”
温璋起身,在庭院中央深鞠一躬表示感谢后,匆忙带着老街吏离开了道观,等他们赶到府衙时,早已是拂晓时分的钟鸣时刻。温璋对这件事守口如瓶,即便是对自己的亲信也未曾透露半句。
次年,同昌公主不幸去世,懿皇悲痛欲绝,对药物无效之事极为愤慨,下令彻查御医韩宗绍等四家,并计划处决他们。然而,温璋利用职权暗箱操作,收受韩宗绍等人贿赂的金带和其他财物,总计价值数千贯。此事最终败露,温璋被迫饮鸩自杀,结束了他的一生。
二
话说大和王朝末年的某个秋天,有个名叫文萧的书生,这家伙四海为家,漂泊不定,最后飘到了钟陵郡这块宝地。这文萧同志温和儒雅,颇有几分修道者的气质,面庞清秀犹如世外之人,和紫极宫里的道士柳栖乾关系铁得不行,索性就住进了紫极宫,这一住就是个三四年光景。
钟陵郡有一座西山,山上有个赫赫有名的游帷观,传说可是当年许仙君羽化登仙之处。每年中秋节那天,也就是许仙君飞升的日子,四面八方——吴、越、楚、蜀的人们,甭管多远,都得提溜着自家的宝贝,什么稀有的熏香啦、珍贵水果啦、精美刺绣啦,还有大把的金银财宝,纷纷赶来搞祭祀活动,祈求神仙保佑。这时候,钟陵城可热闹了,挤满万人,车水马龙,男女老少摩肩接踵,沿路几十里热闹得跟过年似的。其中不乏一些豪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