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便整齐地站在台阶下。僧人对他们说:“快来拜见公子,你们要是早遇到他,恐怕早就化为齑粉了。”
吃完饭后,僧人表示自己年事已高,不想再干这种营生,但他有个儿子武功高强,超过自己,希望能请韦生帮忙教训一下。于是唤出了十六七岁的儿子飞飞,飞飞皮肤白皙,身着碧衣长袖,动作敏捷如猿猴。僧人命令飞飞在后堂伺候韦生,并交给韦生一把剑和五颗弹丸,恳请韦生施展全部技艺,解决这个隐患。
韦生被引入一间空荡荡的大堂,僧人反锁了门。堂内四处点亮灯火,飞飞就在中央,手持一根短马鞭。韦生瞄准发射弹丸,却见飞飞身形灵动,跃至梁上,沿着墙壁疾速移动,敏捷异常,韦生的弹丸再也没能击中。韦生改用剑追击,飞飞更是巧妙闪避,始终距离韦生不到一尺远,即便韦生砍断了飞飞手中的鞭子,却仍未能伤他分毫。
僧人许久后打开门,询问韦生是否帮其解决了麻烦。韦生如实告知经过,僧人一脸失望,看着飞飞叹道:“公子证实了你确实是贼,这该如何是好?”那一晚,僧人与韦生彻夜畅谈剑术和弓箭之技。天蒙蒙亮时,僧人亲自送韦生到路口,赠送给他一百匹丝绸作为答谢,二人含泪告别。这场诡异的经历,就这样在清晨的曙光中落下帷幕。
元和年间,江湖上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话说江淮之间有个姓唐的山里人,这家伙是个历史迷,还热衷于修道,经常浪迹各大名山,自称掌握了神秘的缩锡术,引来不少求学者上门拜师。一日,在楚州的一家客栈,他碰到了一位姓卢的青年,两人气味相投,相见恨晚。卢生也对炼丹冶炼有所了解,攀起交情来,还亲切地叫唐为“舅”,说是自己的表亲。唐先生心肠软,不愿独自享受山水之乐,就邀请卢生一同前往南岳衡山。
这一路上,卢生透露自己要去阳羡探访亲戚,不过现在更乐意跟着“舅舅”踏遍山林。两人途经一座破旧的佛寺借宿,半夜还在热烈交谈。卢生突然问道:“听说舅舅擅长缩锡术,能不能大致给我说说呀?”唐先生笑着打趣:“为了学这个手艺,我可是跑断了几十年的腿,哪能随便就说呢?”卢生却不依不饶,非要唐先生传授。唐先生推脱说这是师父定时传授的秘诀,得到南岳才能传承。谁知卢生脸色一变,威胁道:“您今天晚上就得教我,否则后果自负!”唐先生大惊,指责卢生:“咱们萍水相逢,本是相互欣赏的君子之交,怎么突然变得像对待仆役一般粗暴?”
卢生撸起袖子,瞪圆眼睛,凝视唐先生良久,这才坦白:“其实我是刺客,您若不教,怕是命丧于此。”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一只乌韦囊,亮出一把弯月形状的匕首,对着面前的火熨斗轻轻一削,如同削纸般轻松。唐先生吓得魂不附体,只好全盘托出缩锡术的秘密。这时,卢生反倒笑了,解释道:“差点误杀了舅舅。这技术我大概猜了个五六分,所以道歉了。我的师父是位仙人,派我们十个人走遍天下,专杀那些胡乱传播炼金术和缩锡术的人。如今我明白了,不会再追究。”卢生拱手施礼后,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自此之后,唐先生遇见任何修道之人,都会以此事告诫他们要谨慎行事。
另外,时任颍州刺史的李廓曾抓获七名擅长纵火行凶的贼人,他们不仅杀人,还吃掉受害者的肉。审讯时,为首的贼人交代,他们是在一名大盗的教导下这样做的,因为据说吃了人肉后,夜间潜入别人家中时,主人会昏睡不醒,甚至出现梦魇,无法清醒过来,因此不得不吃人肉。而在两京(长安、洛阳)的旅馆中,常常能看到墙上画着鹦鹉和茶碗,这些其实是江湖黑话中的暗号——鹦鹉嘴的方向指向何处代表行动目标,茶碗的不同样式则用来传达紧急程度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