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不支,战场制空权渐被日军掌控。
自128事变后,日海军陆战队已盘踞沪上多年,修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并配备有包括120舰炮、150榴弹炮在内的大量重炮,各种山炮、步兵炮、速射炮和重迫击炮也一应俱全,防御能力极强。
国军部队缺乏大口径重炮,攻坚能力不足,面对日军坚固防御的乌龟壳始终难以敲开,
更为要命的一点,由于内奸的出卖,日军对国军的作战计划已探悉很多。
淞沪大战前,为根除日强大海军溯长江而上威胁我京、汉腹地,国府提出沉船阻塞长江方案,准备调集一批老旧军舰、大型民船沉船江中阻塞长江航路。
此策略可以使日军舰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逃不走。将日军舰拦在江阴之下,避免我方遭到日军水陆夹击进攻,又可使日军在长江中上游的舰艇皆成瓮中之鳖。
按照国府的决策,封江计划与淞沪进攻配合进行,力图将长江上的日军舰及沪上的海军陆战队一举消灭,把主动权掌握在我方手中。
但是汪大员派系的汉奸、时任国府机要秘书的黄濬已被日策反,出卖了我军封锁长江的布防计划,日军获悉了这个至关重要的情报。
就在封江计划紧锣密鼓实施之际,一夜之间,长江中上游的日本大小船只突然连夜起锚,满载各埠日兵、日侨,不分昼夜,顺流而下,抢在我军封江之前逃了出去,撤到了沪上吴淞口之外。
国府“江阴沉船”的战略目的远没有达到。
就在国军即将发动淞沪进攻之际,驻沪日军深感自身兵力不足,突然使诈发表声明强调所谓“不扩大”,但很明显这不过是它们的缓兵之计,是为援兵登陆争取时间。
沪上的欧美列强领事团不想自己的利益在战火中受损,但又不愿开罪强横的日军,它们应日方要求在当天向两国提出勿启战端。
于是,政治再次左右了军事。
国府高层指望列强能介入干涉调停,延缓了发动进攻的时间,并在开战初期数次下令暂停进攻,等待所谓的国际干预,白白浪费了最佳的进攻时机。
国府的犹豫让日军赢得了先机,原本战略上的主动,最终却造成了战术上的被动。
日军得以从容调整部署,加强防御,依据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坚固防御工事,据守待援。
黄浦江和吴淞口上的日海军军舰以舰炮不断向闸北我军阵地轰击,炮弹带着骇人的呼啸声撕破空气,剧烈的爆炸声响起,腾起浓浓黑烟,砸出地面巨大的弹坑,地动山摇。
凄厉的防空警报再次响起,天空中日军机群的轰鸣声已经清晰可闻,让人不寒而栗。
不一会儿,遮天蔽日的日军轰炸机群出现,弹舱打开,密密麻麻的航弹带着死神的咆哮倾泻落下,剧烈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到处在爆炸,在燃烧,猛烈的气浪横冲狂扫,一团团、一簇簇的浓烟喷涌而起,整个大地都在颤抖,陷入了一片火海。
日军航空兵飞机实施了惨无人道地无差别的轰炸,炸死居民无数。
历经数天浴血奋战,国军进攻终功败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