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沙盘推演(4)(1 / 2)

“结合种种迹象和各个时间点来看,这个熙洽、于芷山、甚至奉军的参谋长荣臻,该是早已通敌了。东洋人对奉军的情报渗透和策反实质上早就千疮百孔,里应外合,堡垒最容易被从内部攻破。”宋鸿飞说道。

接着他晃了晃手中的情报资料,苦笑着道:“包括现在我们手上的这一大堆,列强大国的情报真是无孔不入啊。”

“尤其是东洋国,长久以来觊觎我国,早在明治维新时起就实施渗透,它的野心绝不仅仅一个关东!如今它取得了关东这个前进基地,它接下来要作何种举动,我们不得不严加提防!”

王之和张谊面色亦凝重起来,心中五味杂陈,谁都没有说话,不由得长叹一口气。

王之想了想,有点不解的问道:“这个荣臻,是当时奉军在大本营奉城的最高指挥官,虽然他种种应对失措,不抵抗的命令实际上也是由他直接向部队下达的,但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没有证据表明他已投了敌啊?”

宋鸿飞心想,我当然不能和你说“我知道再过几年,东洋军占领华北后荣臻此人和他儿子投敌当了汉奸”。

他笑笑道:“直觉,此人的军事水平如何姑且不说。古之侠者,逢敌亮剑,此人绝不是一员敢舍身对敌的战将。”

张谊附和着道:“对!作为担负实际指挥权的将领,在战斗已经打响的情况下,只一味逃避退让,任人宰割,怎么能带兵打仗?”

宋鸿飞点点头。

这段时间来,三人经常进行沙盘推演,推演了从旅一级,到全省驻军,全关东的驻军,以及到整个奉军几种不同战役规模的作战。

作为中国军人,三人最关心,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该怎么打,能战胜东洋军?

“我们先看事变之初,至辽吉两省各要地沦陷,这短短数天东洋军的进攻态势。”宋鸿飞指着沙盘说。

“东洋军在关东的主要兵力是第2师团的1万数百人,独立守备队4000余人,其它守备兵力3000余人,这些正规军约17万人。就是说事变爆发时,东洋军即使全部正规军都投入,也最多只有1万多兵力能参战!”

“东洋军这点兵力,不要说拿下整个关东了,甚至连攻占奉城和辽省都不够!”

宋鸿飞又道:“再算上在乡军人、警察和侨民这些可以迅速应急补充的兵力,约1万余人。东洋军可用的所有兵力约27万人。”

王之又算了算,说道:“在较短时间内可增援的兵力,有‘朝鲜军’两个不满编师团,约2万6千人。东洋军能动员投入的所有兵力,大约在5万3千人左右。当然这是总兵力,实际可动用的兵力要大大折扣,能投入战场的战斗兵力不过半数。”

宋鸿飞道:“东洋军可以沿安东、南满铁路快速机动增援,同样的,奉军也可以利用北-津-奉的铁路,将关内的大量兵力快速调集增援。”

宋鸿飞指着沙盘,说道:“显而易见,事变初期,从东洋军投入兵力的过程来看,可看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事变之时关东军约15万正规军,外加1万余随时应急补充兵力的突袭;

第二阶段,驻朝鲜东洋军第39混成旅团等部约6000人增援。”

王之说道:“在第一阶段,兵力对比东洋军极其劣势,武备对比也不占优势。东洋军进攻奉城时,由于兵力严重不足,还给城内的在乡侨民发放枪械,协助攻击。”

宋鸿飞接着道:“我们看沙盘,实际上按照我们多次的推演,在事变之初,只要奉军能够组织起战斗,奉城和奉省绝不会丢!”

“奉军的驻防情况是,关内至锦城一线19万人,为奉军主力,随时可机动增援;驻奉城附近,有正规军15万人,加上地方军事力量,约3万多人。”

宋鸿飞指着沙盘,狠狠道:“当晚,严令各部坚决予以反击!不惜一切代价顶住东洋军第一波攻势!”

“首当其冲的北大营第7旅,以620一个团据北大营既有的坚固阵地,防守、反击;另以1个团侧击、打援;另1团做为预备队,并监视、扼制其他东洋军后续援兵。第7旅完全能够把进攻北大营的东洋军两个守备大队700人的兵力反包围消灭掉!”

“开战之后,首先以破坏南满、安奉两大铁路为战略目标。命令部队并动员一切民团武装全线出击,封锁、破坏铁路线,不要忘了,奉军的200余架飞机可以随时空袭、轰炸。失去了铁路的快速机动,关东这2万东洋军将首尾不能相顾,各自为战,成不了气候!”

“同时组织驻奉城附近的其他部队,协同配合,互相策应,首先切断东洋军脆弱的后勤补给线。奉军占尽后勤支援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在我,足以能够把东洋军进攻奉城的兵力扼制住并反推!”

“具体部署如下:北线,洮城的省防2旅、通城的骑3旅、昌城的第20旅沿辽河布防,并动员驻黑省各部,向吉省南下增援,牵制北线春城、公主城、铁城的东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