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战友相逢
张墨还记得小时候来赶集的情形,那时候他们几十个人挤在三轮车上,一路说说笑笑的。
如今那种农用三轮车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博物馆里都不一定能找到它们的尸体了。
那时候街上摩肩接踵,人流川流不息,一个个满脸淳朴的笑容,亲朋见面那份热情,如今却是早已变成了习惯性的寒暄,满嘴都是些相互恭维的话。
以前街道上人山人海的人群,如今已经变成了各色的小轿车,街道两旁走着的也大多是些老人和妇孺,青壮年却是极难见到几个了。
大多数的青壮年都是出去外面打工去了,留下都是老人和小孩。
虽然今天也是腊月二十三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赶回家里,有的已经决定在外过年。
曾经古旧的柜台已经消失在各个店铺,大家可以走进店铺中进行挑选自己喜欢的品牌和东西,再也不是以前的单一品种了。
各个商铺地上都铺着瓷砖,里面开着暖气,推门进去恍如回到了夏日。
店中的工人看到那些个走着山路前来,鞋子上还有一些泥污的百姓,赶忙在门口把他们拦了下来。
让他们把鞋上的污泥弄干净了,这才让他们进去,不过脸上明显地还有几分不高兴,甚至于有些鄙视了。
张墨见此,心中不由得一叹。
几年之前,这里的大部分人还不是住在山村里的,没想到短短几年的时间却是完全变了一个样,开始嫌弃山里人了,他们或许早也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普通的山娃子。
比起那些个穿着打扮时髦的妇女,母亲身上保守的衣服,自然也不是这些个所谓的时髦的店家和工人喜欢的类型。
对于母亲的问题,她们言语间、脸上都显得有些不耐烦。
那些人看到张墨背着的背篼,眼中也是有着明显的鄙视之意。
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那个不是开着小车来的,那还用带上这样的老旧的家伙事,各种塑料袋一打包,扔车上就走人。
张墨见此,心中不由得深深地感觉到悲哀。
新文化运动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人身上的劣根性不但没有得到丝毫的改善,反而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拜金热潮下,连那本有的一点优点都快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张墨同时心中也是一痛,他向来以鲁迅先生为自己的偶像,想要写出一本对社会有用的书,可是这些年来,他一篇文章也没发表过,更不用提那什么对社会有用的书了。
他在这一刻间,深深地痛恨自己的软弱。
沉迷网游,颓废消极地过活着,整日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般。曾经少年时代的理想,早已被他抛在了九霄云外。
张墨想到少年时的理想,不由得就想去看看曾经就读的初中学校,对母亲说道:“妈,我想独自出去走走。”
母亲叮咛着说:“娃儿去吧,路上注意安全,等下给妈打电话。”
张墨将背篼给了母亲,出了店铺,一阵寒风吹过,身体不由得有些发抖。
在开着暖气的店铺里,一声厚重衣服的他,身上已经出了一声热汗,出来外面被寒风一吹,难免会感觉到几分冷意,身体甚至已经对暖气店有了一些依恋。
张墨不得不强行压下~身体中想要从新回到温暖之地的欲望,迈步向镇上的中学走了过去。
十几分钟后,张墨来到了校门外,抬头隔着大门看着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
曾经四面敞开的学校,如今已经筑起了高高的围墙,一栋教学楼已经变成了几栋。
曾经还要他们男生在外面租房住的学校,已经修建好了宿舍楼,泥土的操场已经变成了水泥或者塑胶的。
曾经每周日下午,背着几斤大米和书本,带着母亲用菜油炒得腌菜,走上十来里山路上学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曾经他们每天早上上学,带着铝制的饭盒淘好米后,到学校的食堂用高温将饭给蒸熟。
中午下课后,去食堂拿上饭盒回到几个同学合租的小小出租屋里,拿出母亲炒得腌菜下饭吃。
吃过饭后,洗了饭盒,陶上米,又带到学校食堂去,开始了下午的课程。
而且有时候,在食堂找了半天你也找不到自己的饭盒。
有些偷懒的同学,直接去食堂拿着别的饭盒就跑了,吃过后连饭盒都不洗又给你丢回了食堂,这还算不错的了。
有的拿你的饭吃过后直接将饭盒给丢了,你不得不重新去买饭盒。
张墨曾经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只得怪自己倒霉。
十三四岁正是长身体的黄金时间,有些贫困的同学三年的上学的时间里,基本上顿顿都吃的是油炸的辣椒,早餐连五毛钱的包子都吃不起,严重缺失营养,身体自然都长不高大。
如今的孩子们再也不用过着张墨们那样的生活了,只要带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