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契丹寇境(1 / 1)

开局遇到宋太祖 玈山 906 字 6个月前

李继勋与府、麟二州的出兵都非常顺利,或者说是折御勋出兵太快。等到杨重训与李继勋带兵赶到连谷县时,折御勋已经在打扫战场了。

折御勋在两个时辰前与契丹人相遇,二者都没有犹豫,直接开始作战,想迅速灭掉对方结束战争。折御勋率领军队直冲契丹军阵,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刚开始还冲势满满的契丹人突然折返。折御勋不明所以,也不想放过战机,然后命令各队截击契丹人,最终在连谷县外十五里处截住一支契丹军,随即展开围杀。

当李继勋和杨重训见到折御勋时,三方决定先回连谷县找到王家再说。大军抵达连谷县时,才发现王家早已人去楼空,根据连谷县守军所说,昨日,王家就带着所有族人和财富出城去了。

李继勋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这支契丹人或许根本就不是支援太原的,而是来接王家的。李继勋连忙问起这王家的来历。杨重训回答道:“李将军,这王家在我父任刺史时,便已经是连谷县的当家人了,其势力遍及塞北,与羌人和契丹人保持着长久的贸易,我父曾怀疑他们是燕云王家之人,但没有证据。”

“王家?北平王的后代?”

“不错,当年北平王王处直被幽禁至死,其子王郁后来带着王家的残存后代就去了契丹,之所以怀疑连谷县的王家与北平王有关,是因为我父见过北平令。”

北平王家最让人忌惮的不是军事力量,而是其经商能力,他们家以经商起家,三百余年来,整个北中国财富能超过他们的家的几乎没有。据传言,当年王都之所以反叛他的义父王处直除了北平王的位置外,就是王家那数百年的财富。这些财富的埋藏地只有历代王家家主知晓,王郁就是凭借这个财富积累,在辽国立足。

李继勋思虑之后不再追究王家之事,王家已经举家迁移,就代表完成了对杨重训的承诺。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契丹援兵的位置,如果连谷县这支契丹人只是王家找的护卫,那么定州驻军目击的契丹大军会出现在哪里呢?

李继勋立刻派遣游骑四处侦查,同时向宋太祖汇报此地的讯息。

宋太祖收到李继勋的战报后,也是疑虑不已,契丹人从来没有如此躲躲藏藏过,只能严令各州县仔细侦查契丹动向,也额外让武德司派遣谍卫前往燕云地区查探。

契丹如果想救太原,无非就两种策略。一种是大军直扑太原府,与宋军决战。第二就是攻击宋国边境,转移太原府的压力。可无论是哪一种,或者两种并行,契丹人都应该先主动暴露自己的位置,为太原减轻压力。

宋军这边,来太原的主要关卡都已经派遣了大将镇守,一旦展开行动,必将陷入鏖战之中。而入侵宋境,契丹新皇帝而言,可能是最好的救援方式,但这种行动就意味陷入两难之地。入侵宋境的部队太少,达不到效果,甚至可能被袭杀。一旦入侵的部队太多,那就意味着全面开战,战端一起,想要平息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对于太原城的攻击还在继续,太原城的储备已经不多了。宋军暂时没有让军士登城作战,原因是疫病又起,潮湿的环境和河中漂浮的尸体,成了瘟疫的温床。军中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先控制疫病,减少伤亡。

但宋军无法掩饰自己的愤怒,对面城墙上悬挂着宋军的尸首和军旗,如此作为,让宋军无法坐视不理。都虞侯赵廷翰已经在大帐外跪了很久,他是被将士们推出来进谏的,各军将士决心攻下此城。

宋太祖让李光赞去劝赵廷翰,让他先回去,让军士们休养。赵廷翰好劝,但是军中的将士怒意难平。战死的汉军尸体,宋军都是按照规格下葬的,从未有过羞辱之意。如今汉军的所做所为,已经是触动了底线。

太原府中,赵匡禹和刘继业也是苦劝汉主,将城墙上悬挂的宋军尸首都取下安葬吧。可是汉主刘继元根本不听,他认为如此羞辱也未见宋军有所动作,定是契丹援兵到了,宋军忌惮。刘继元竟然还妄想着契丹兵一到,他就亲自领兵出城,合围宋军大营,活捉宋太祖。

刘继元的想法先不说夸不夸张,就看此时的太原城内,百姓已经饿的走不动道了,士卒稍好,但也是有气无力的。一旦宋军发起殊死一搏,如何去挡。无奈刘继元一旦打定主意,谁都劝不住。

赵匡禹和刘继业商量一下,既然无法改变国主的想法,那就稍微体面点,给城墙上的尸首用布盖住,希望能减轻宋军的愤怒。

宋军大营中,最终还是宋太祖下了谕令,说一定为曝尸的战士们找回公道,这才平息了军中的愤怒。

边境上的宋军游骑不断穿梭,传达着讯息。就连吐蕃、灵州都派出探子查探,可还是找不到契丹人的踪迹。这让有些人开始怀疑,契丹人是不是根本没有派遣援兵。但是宋太祖知道,幽州传来的消息不会出错,除非这个契丹新皇帝骗过所有人。

过了七日,一封加急军情从山东传来,令全军哗然。

“契丹人下海了?” 收到讯息后,宋军大帐内皆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