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看着太原城的地形图。此时的太原三城,是一个整体,西城就是以前的晋阳古城,建造于赵简子时期,也是最坚固的部分,城中是汉国的皇宫及官宦居住区。东城是汉魏时期修建,主要是为了安顿百姓。至于中城,是在唐代修建,为了连接东西两城,直接横跨汾河水。
这三座城是一个整体,汉军在城外拓宽了护城河,又增修了羊马墙和箭楼。之所以久攻不下,是因为太原城太高了,四丈的外城高度,就连开封都比不了。城外还有很多陷马坑和据马、鹿砦,大型攻城器械往往还没走到太原城下,就被焚毁。
宋太祖看着地形图有点不知所措。陈承昭看着宋太祖的脸色,说道:“陛下,何须苦恼,若想破城,自有天降神兵相助。”
宋太祖有些不解,但他知道陈承昭不是那种神神叨叨的人,于是问道:“天兵在何处?”
陈承昭指了指北面:“北面自有百万神兵。”
宋太祖略微思虑,便眼眸发亮,眉角展开:“汾水”
宋太祖并不是没想到用水攻,只是用水攻有伤天和,不想轻易用之。此外万一计算失误,决水可能会倒灌宋营,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但此刻攻而不下,伤亡每日都在增加。万一契丹趁机南下,那么自己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石重贵。太原之战,必须速战速决。
军令随即传达各营。大量的民夫和降兵被派往汾河筑堤。为了防止太原城再次袭营,各营寨都在增设壁垒。四座前寨位置不动,李继勋仍然驻守城南,这里是堵塞汾水的地方。赵赞在城西加固长连城。曹彬所在的城北是汾河的上游,此处地势极高,为了加快汾河的流速,曹彬让宋军用炮车轰击太原城的水门。党进在城东处,随时准备阻击出城的汉军。
左神武统军陈承昭负责监造战船,等待水淹太原城后,以舟师进攻太原。宋军诸营开始忙碌起来,太原城附近百里内的青壮劳力都被征召了过来,补充民夫营的缺额。
太原城中。
刘继业被党进击中大腿,此时被亲兵抬着在城门上看着宋军大营。意料之中的攻城并没有发生,整个宋军大营显得非常安静。但正是这种平静,让刘继业心中惴惴不安。
由于长连城的阻挡,城门上的汉军并不能看到宋军的动向。只能看到西山的树林在成片的消失,宋军的民夫在城南聚集。但由于宋军前寨并未后撤,一时之间猜不到宋军要干嘛。虽说历史上晋阳城多次被淹,但自从中城修建后,这种事情就再也没发生过。
“赵将军,宋军为何迟迟没有行动?” 刘继业颇为不解的问道。
赵匡禹心中已经想到宋军要决水淹城了。但历史上宋军二月份便开始筑堤阻水,当时自己被俘虏时,汾河上没有阻水堤坝。不清楚是历史记载失误还是自己穿越带来的连锁反应。
“宋军可能是奔着汾河去的。”
此言一出,刘继业顿时就慌了。一旦宋军决水灌城,那么城外所有的防御措施都将失去作用,而且弃城而走的可能性就完全断绝了。太原城内的所有人都将被困死在城中。其实早在去年,平章中书事张昭敏就曾经建议过在城南修建营寨,防止宋军决水淹城。但当时刘继元记恨张昭敏反对自己即位,就直接诛杀了他全族。
而在这即位的几个月,刘继元都是在清除异己。宋军围太原时,他一边向辽国求援,另一方面派刘继业去阻击宋军,没想到一触即溃,沿途州府望风而降,刘继业直接退到了太原城。而伴随着宪州刺史史文昭的投降,外围勤王军瞬间就散了。汉国的整个防御线完全崩溃。
如今,宋军若是决水,太原城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昨夜的袭营失败,已经令汉军元气大伤,士卒都不愿意出城作战。面对这种局面,除非辽国援兵天降,不然太原只有投降一条路了。
刘继业昨夜袭营前就想过宋军会反击。那时候的想法是依托太原城的坚固抵抗,没有考虑到万一宋军水淹如何。太原城的坚固,在于它是三座城池连为一体,东西长十二里,南北长八里,城高四丈,如此坚城如果粮多将广,守一年不成问题。可问题就在于太原城粮草不济,无法长时间守城。
太原三城,在唐代号称“北都”,那时候中城囤积的粮食可够十年之用。但五代乱世以来,兵祸连连,百姓都没时间耕作,加之契丹人年年打草谷,连税都收不上来。粮草短缺的紧迫,压得刘继业焦头烂额。最致命的是,一旦水淹,中城会最先受损,储存在地下粮仓的雨粮就会发霉变质,而地势最高的西城没有粮仓可以储存粮食,即便将中城粮食转移,存放在何处?
历史上晋阳城被淹的那次,赵氏之所以可以守两年,是因为当时晋阳城在汾水北侧,地势比河水高,淹不透。而如今的太原三城,将汾水包裹在内,一旦南侧被堵,汾水就会往两侧涌出来。中城会最先被淹,东西二城也跑不掉。
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宋军完成筑堤之前,将中城的物资转移出来。赵匡禹马上动身去见了刘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