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禹看着这些作乱的贼人怔怔出神,动乱虽然被平定了。但是这么大的火,此时还在不断地燃烧着。各坊之间只有一条小巷子隔着,平时也堆积了大量的杂物,此时就成了助燃物。火焰裹挟着浓烟,在这个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明显。城外的宋军看的清清楚楚,不管这些贼人是不是宋军的细作,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为宋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战场之上讲究的就是一个战机,虽说宋军已经挂出了免战牌,但这么大的机会,免不得有些将领按耐不住。
宋军东营中。
党进早已经被亲兵叫醒。此时看着太原东城那么大的火,党进就是那个早已按耐不住的人。他命令亲兵通知各营集结,然后便去中军请战了。
赵匡禹看着无法遏制的大火,连忙对刘继业说:“刘将军,速速进宫,宋军有可能会趁机攻城。” 刘继业也是久经战场的老将,他当然知道这是一个天赐的攻城良机。于是也不多言,马上命令副将在此灭火,并派遣巡城军士开始监察各坊,以免有漏网的贼人。而他带着赵匡禹往宫中走去。
汉宫之中,刘继元听到内侍禀报城中失火后,就已经派人去找郭无为和刘继业了。此时传旨的内侍正好遇到往皇宫赶来的刘继业等人,于是连忙将二人带入宫中。
刘继元在偏殿中来回踱步,焦急不安。见到赵匡禹和刘继业就问:“城中情况如何,火灭了吗?”
“启禀陛下,纵火的贼人已经伏诛,但是火势太大,东闾坊和西闾坊已经被烧了,但所幸有暗渠阻挡,火势不会蔓延到中城。” 刘继业连忙将城中情况告知。
刘继元闻言稍微安定了下来,示意二人坐下。
赵匡禹将心中的担忧说出:“陛下,火势太大,城外宋军必定知晓,外臣担心宋军会趁机攻城。”
“那该如何是好?”
“陛下,外臣认为只能主动出击,以消除这次危机。”
“城外宋军将太原城围的水泄不通,如何出城?”
“陛下,宋主今日派外臣劝降,此事城外宋军都知晓。若是陛下假意同意投降,他们必定不会有所怀疑,反而可能因为贪功而有所懈怠。而且今日大火,陛下可以让使者说是守军内讧,城中已经混乱,这样更容易取信于宋军。”
刘继元听完赵匡禹的建议后,有些心动,但还是有点不安,于是问刘继业:“刘将军,认为此计可行吗?”
刘继业回答道:“陛下,如今之计,只能主动出击,不然明日一早,城中百姓得知贼人作乱一事,可能会产生哗变。臣愿意带兵袭击宋军大营,以解此次危局。”
刘继元虽然残暴,但是他不傻。太原三城之所以能坚守至今,和城中军民誓死抵抗的决心是分不开的。如今,城中已经出现了辽国援兵兵败的消息,甚至有人将城外摆起契丹人头京观的事给说了起来。如今城中失火的事再经过人一传,指不定爆出什么谣言来。
刘继元思考后,便决定主动出击。先让内侍卫德贵携带降书去宋营迷惑宋军,然后派兵伺机出城袭击宋营。刘继元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他想挟持宋太祖,逼宋人退兵。因此他让卫德贵带话,希望得到宋太祖亲自受降,以震慑太原城中的顽固之徒。
此时郭无为也被内侍请进宫中,刘继元就将这个计划给郭无为说了。郭无为听后,心惊胆战,连忙劝谏:“陛下,城中人困粮乏,哪有兵力去袭击宋营,万一兵败,岂不是更加影响城中士气,而且诈降此事,若是激怒宋主,宋军全力攻城,我们如何守?陛下三思。”
郭无为的想法没错,他的顾虑也是现实。可是如今太原城的情况只能拼一把。赵匡禹知道汉军不是宋军的对手,但如今如果什么都不做,太原城就会陷入被动。
更重要的一点是,辽国其实不在乎太原的死活,是燕云汉族出的策略,要汉国成为宋辽的缓冲之地。而那些契丹部族,早就想灭了汉国,与宋国直接开战。此时辽国朝堂刚刚经过大变,新即位的天赞皇帝也在平衡朝堂的各个势力。他虽然依赖汉人,但是也不能激怒契丹大族。
如果,汉国没有价值,天赞皇帝就不会救援。契丹各部此时都在观望,如果汉国能守住,他们才会出兵,如果守不住,他们就会扶持其他势力制衡宋国。
太原城的活路还在于辽国。只有将动静闹大,告诉辽国,太原城还在抵抗,还能抵抗。才会让天赞帝下决心救援。但是这些并不能说出来,只能从其他方面劝。
赵匡禹对郭无为说道:“郭相公,城中的情况,您比我更清楚。如果明日宋军来攻,城中百姓看到东城的废墟,会怎么想。城中百姓一旦心气全丧,那才是最致命的。今夜我们反攻,也是告诉百姓我们敢于反抗,不管今晚袭营是否成功,只要明日将大火的责任推给宋人,太原城的百姓就会同仇敌忾,军民一心,才能守住太原。”
郭无为闻言并没有反驳,只是拱手矗立在一侧。刘继元见没人反对,马上命卫德贵拟定降书,带入宋营,并且一定你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