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俘的赵匡禹并没有受到苛待,反而是有些不管不问。仅由两名甲兵在一旁盯着,也不言语,就那么站着。
不多时,宋军的传令兵开始传达军令:“各队于大纛处集结,日昳时分全军开拔。”
赵匡禹抬头看了眼太阳,此时刚过正午,还有半个时辰宋军就要开拔了。宋军此时已经陆续集结,从这些士兵身穿的甲胄看,应该都是骑兵。
也只有全员骑兵,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准确找到并埋伏在辽军的前进路上。赵匡禹所在的辽国部队,是仓促间准备的。由六千名契丹的部落族兵和七千京州兵为主要构成,还夹杂着奚人、渤海人、高丽人和部分女直人,成员极为驳杂,号令不一。
最开始这支部队的作用也只是诱敌而已,掩护另一路大军突进到太原府。遇到宋军后,就可以随即撤离,不与之纠缠,只是没想到败的那么快那么惨。
随着宋军的集结,赵匡禹被带到一辆驴车前。作为被俘虏军官的待遇,不用走路,可以坐车。而且在河东这种地形上,驴车比马车要稳得多,非常舒服。剩下的辽国降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大概一百多人,被宋军骑兵驱赶着前进。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支大概数百人的骑兵直接出发了,他们每人身后都有一个巨大的包裹。包裹凸出来的形状,让赵匡禹内心有点不安。
此时宋军已经开始清点兵员了,伤员和缴获的装备也被陆续装上大车。这些大车原本是石岭关运粮的车,此时作为应急之用。
早前的青年文士此时正在督促伤员上车。他为人不错,刚才主动与赵匡禹交流了起来。据他所说,目前接到的军令,是即刻前往太原府,这与赵匡禹之前的规划倒是不谋而合。
交流中得知,这个文士是宋军的司士参军,主要协调军中的一些杂务,官职不高,但因为是有贵人推荐,所以军中的这些将官对其颇为尊敬。
他名叫张齐贤,祖籍曹州,十岁时随父母到洛阳居住,拜了当地的大儒王善为师。张齐贤自幼饭量就很大,气力也大,连带着他这性格有些莽撞。两年前,宋太祖巡幸洛阳。张齐贤直接拦住赵匡胤的车驾,来了一次自荐。幸亏他气力颇大,硬是拖住四个侍卫的阻拦,这让宋太祖多看了两眼,许他御前应对。
谁料他刚进行宫,就说自己肚子饿了。宋太祖命人送上肉食,他连吃五盘,一度搞得宋太祖以为他是来混吃混喝的。等吃饱喝足之后,张齐贤连上十条建议。不过,最终宋太祖并没有许他官职,让他回去多读书,再积淀几年。
不过,宋太祖还是向晋王赵光义提起了张齐贤。晋王心思颇深,善于拉拢人心,他私下见了张齐贤,并称赞了他的建议,把他安排到了何继筠手下当了一个参军。
赵匡禹听罢,也是觉得很有意思。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宋太祖和晋王的处事风格不同,晋王把握人心的手段确实比太祖高了不少。
交谈之间,过了一个山坡,太原府就那么突兀的出现了。
巍峨的城墙矗立在汾水之间,虽看不清楚,但是汾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熠熠发光,将整个太原府衬托的更加威严。
此时已经是酉时初,从石岭关外的阳曲县到太原府,两个半时辰,已经不算慢了。此时距离太原三城只有五里路,附近警戒的骑兵小队不断穿梭。在此处有一个关卡,战俘要在这里交接,何继筠的部队会安排营地进行休整,他们可以得到一段时间的休息,不用参战。
临行前,张齐贤和赵匡禹告别,他说道:“赵将军,明日有人安排你去参见陛下,陛下是个宽容的人,将军若是归附,定会得到重用。” “多谢张参军教诲”
初春的天,还是黑的很早,刚已过酉时,天就突兀的黑了。赵匡禹被禁军带到了一处营房休息,等待着明天的命运裁决。
军营中,戌时就已经开始宵禁了,除了值守的士兵外,其余都要在军帐内休息,不得擅自出入。禁军和民夫的营地是分开的,中间有木栅栏分隔。赵匡禹所在的营区,是专门看守俘虏的,四处都是木墙隔离,沿着木墙共有八个望楼,望楼之上有宋军时刻把守,而营地内也有巡逻的士兵。为了防止有人趁夜逃走,每个军帐在宵禁后都会被绳索困住。
赵匡禹所在的军帐只有他一人,不知道是不是特意安排的。这一夜整个军营显得寂静无声,这是后营,离前线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倒也不用担心会有汉军趁夜袭营。
不知不觉间,一阵倦意袭来,赵匡禹便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