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言之人乃是侍中杨琦。
刘协不解其意,但杨琦是个他信得过的大臣,只话从杨琦嘴里出来,就有三分可信之度,他又惊又喜,说道:“公言再过三五日,朕或许就能得脱此困?”
“正是。”
刘协问道:“此话怎讲?公快请言来。”
杨琦说道:“启禀陛下,臣今天上午寻李应见了个面,问他昨晚情况。李应与臣说道,昨晚郭汜犯营后,李傕召帐下诸将,聚议帐中,颇有建议李傕辅车驾幸黄白城者。陛下,李傕若是肯听从此建议,陛下就可离此狼穴!到了黄白城,自会有左冯翊各地的兵马营将迎驾,至其时也,陛下岂不就可以得脱此困了么?”
李应是李傕的弟弟,昨晚迎斗郭汜兵攻营,最危急时,李应也在临危受命之列。李应此人,与李暹、李利、胡封等这些李傕的子侄、外甥们有些不同,一则,他年纪稍大,在很多事的对错、可行与否上有自己的判断,对李傕并不盲从;二者,李应早前得赵温辟除,做过赵温的府吏,因而与赵温和朝中部分大臣的关系算是较为密切,故是杨琦从他口中得悉了此事。
“黄白城”,是秦朝曲梁宫之所在,现下秦朝的宫城犹存其地。
此城位处在渭水北岸,左冯翊境内。杨琦获悉的此讯不错,李傕帐下诸将,的确是有人向他建议离开长安,北上左冯翊,改驻黄白城。之所以改驻黄白城,乃是因为两个缘故,李傕在黄白城东南边的池阳县以及南边的阳陵等县,原本就有驻军,此其一;黄白城这个地方处在池阳、阳陵、高陵、万年、平阳、云阳等等左冯翊的诸县之中,且与长安又有渭水和泾水之隔,若是改屯此地,便能北控左冯翊,以左冯翊为其战略后方,而南瞰长安,不仅周边的环境相对安全,并对郭汜所在长安的部队形成由高临下之态,在战略上也能占据主动,此其二。
只是刘协闻得此言,不免大失所望,他以为的可以脱困,却是与杨琦所说的此个可以脱困是两回事。他说:“移驻黄白城么?杨公啊,便算是北上到了黄白城,又就算是有左冯翊的诸军迎驾,然而只怕还是仍难脱出车骑之控矣。”
杨琦说道:“陛下,如是能离开长安,北到黄白城,总是好过现下啊!且李傕偏僻之人,习於夷风,琦闻之,其又自知所犯悖逆,常有怏怏之色。陛下,现在他既然有意要辅车驾幸黄白城,这总算是个转机,臣伏愿陛下忍之,今尚未可显其罪也。”
刘协明白杨琦的意思,说来说去,还是在劝他暂且忍耐,等到以后有了机会,再收拾李傕不迟。钟繇、丁冲等也继续进劝。
虽然知道他们说的都有道理,可是刘协这愤懑的怒火,却始终是难以咽下,被董卓立为天子之后所受的种种凌迫,被李傕劫持出宫后,又受到的种种屈辱,就像潮水一般翻卷上来。
刘协闭上眼睛,攥紧衣袖,半晌无言。
按照礼制,没得到允许,臣下是不能直视皇帝的龙颜的,却是等了半天没有再听到刘协说话,众人不免心中着慌,赵温等人就偷偷举目,去看刘协。众人分明看到,刘协的脸上流下泪水。
原来刘协是在默然饮泣。
钟繇等人无不恻然,俱生义愤。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太尉杨彪现下不在刘协身边,司徒赵温就是群臣之首。赵温必须要做些什么。他伏拜於地,叩首说道:“陛下,杨琦言之不差,训责之旨暂实不宜陛下下之。然李傕如此欺君,却也不可纵容之!臣敢请去书李傕,斥责於他!”
当场要来纸笔,赵温浓浓蘸墨,重重落笔,於纸上写道:“公前托为董公报仇,然实屠陷王城,杀戮大臣,今与郭汜争睚眦之隙,以成千钧之仇,士民涂炭,各不聊生。曾不改悟,遂成祸乱。朝廷仍下明诏,欲令和解。上命不行,威泽日损,而复欲移转乘舆,更幸非所,此诚老夫所不达也。於《易》,一为过,再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不如早共和解,引军还屯,上安万乘,下全人民,岂不幸甚!”写罢,笔放到一边,等纸上的墨水干了,赵温命从行吏员进来,取了司徒的章,盖印其上,吩咐说道,“把老夫此书,速速送与车骑。”
……
却那杨琦,早在灵帝时,就曾出任侍中,灵帝尝从容问他,说道:“朕何如桓帝?”杨琦答道:“陛下之於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
桓帝在位的时候,前期由外戚梁冀掌权,后来桓帝借宦官之手诛杀梁冀,又导致宦官专权,引发党锢之祸,士大夫们对桓帝的评价可想而知;同时桓帝荒淫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汉室国力之衰,就是在桓帝之际,也可以说,灵帝及现在汉室局面的大乱,其正是由桓帝时的施政直接引起的。桓帝的德行、政绩如此,杨琦却以“唐尧”比之,很明显,这是反话。
拿“尧”比桓帝是反话,则拿“舜”比灵帝,自然也就是反话了。
杨琦此答的意思,实际上是在讽刺灵帝说,你和桓帝半斤八两,大哥不说二哥,都是昏君。
灵帝又非傻子,岂听不懂杨琦之意,听完不悦,说道:“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
——大鸟云云,说的是杨琦曾祖杨震死后的一段异闻故事。杨震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