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此惑,不解郭嘉之意,说道:“界桥一战,若无麹义,本初败矣!公孙伯圭悍勇,不以麹义当之,本初还能再用何将?”
反问郭嘉此人年岁与郭嘉相近,是幕府司马宣康。
郭嘉说道:“若说勇悍,麹义的确是当之无愧,可要说用兵的军略,麹义非是公孙伯圭之敌。冀州难道是竟无智勇双全的良将可用?而使袁本初,只能用麹义当公孙伯圭么?”
麹义的悍勇,是公认的,但在军略这一块儿,他确是像郭嘉的评价,他不如公孙瓒。
界桥一战,麹义固然是取胜的关键,他也因此威震冀幽,然界桥此战的主将是袁绍,麹义其实只不过是个“先锋”,换言之,“一将”而已;於夫罗劫持张扬叛袁绍时,麹义奉命追击,亦尝克胜,可那也仅是一场战斗,绝非战役。过往历战,麹义从来未曾统筹过全局。
公孙瓒就不同了,无论初平二年在东光南大破三十万攻打渤海郡的青州黄巾,抑或大举进攻冀州,又或再后与冀州军的龙马水、龙凑等战,这几仗,公孙瓒方的用兵都在数万以上,少则也有步骑两万之众,而这些仗,都是公孙瓒全盘指挥的。
也就是说,战术方面,麹义大概是个良才;战略方面,公孙瓒比麹义要强。
荀贞笑了起来,说道:“奉孝,若说良将,冀州自然是有。可这麹义,一则也算个知兵的,二者,界桥一战,足证其勇,三来,在从附袁本初的冀州故将中,他名位最高,三者合一,袁本初不用他做当公孙瓒的主将,复能用何人哉?淳於琼么?还不如麹义!”
“也是,明公说得对,是嘉想得差了。”
宣康插口说道:“麹义是冀州故将中名位最高之人,又有界桥之战的大功在手,其帐下将士精锐,关键的是,并闻军谋言说,麹义和张飞燕私下勾连,明公,袁本初或会因此不安,……明公你说,他用麹义敌公孙瓒,会不会还有以此来消耗麹义部曲的意图?”
“军谋校尉”,指的是程嘉。这个消息是程嘉出使张飞燕后带回给荀贞的。
荀贞笑问戏志才,说道:“志才,你说呢?”
戏志才亦笑,摇扇说道:“这,得问袁本初了!”
荀贞见郭嘉想明白了,便就不再多说,拿起案几上的另一道军报,说道:“这是我昨天刚接到的有关冀州民情的军报,公达遣吏送来的。冀州现下民间的情势不是很好。前些日的大雪过后,冻死的不少;饿死的更多。袁本初手里的军粮储备,估计不会充裕。……志才,易京这场仗,我看不仅会像你说的,他两边还有得打,而且说不定,见麹义没能把公孙瓒一举歼灭,为了节省粮秣,减少转输之损耗,袁本初还有可能会把派给麹义的部队暂时调回郯县。”
案边从吏把荀攸派人送来的这道军报捧给戏志才等人看。
……
却是说了,不像长安,冀州今年没有出现什么大旱之类的灾情,又去年冬,袁绍已经大致消灭掉了邺县等境内的黑山军,除掉中山郡的西部和常山郡的西北部现犹存张飞燕部以外,其余冀州诸郡也没了很大的内患,按理说,经过一年的恢复,冀州的情况应该是强於过往,而为何冀州会出现荀攸军报中言说的百姓饿死的现象?使荀贞推测出袁绍的军粮储备不足?
都是起家之地,荀贞的徐州为何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这实际上并不奇怪。
且先说百姓饿死的现象为何出现。
一个是荀贞、袁绍对待百姓的态度不同;一个是如前文所述,袁绍不是荀贞,他两人分别占据徐州和冀州的方式不同,因造成了他两人在各自地盘的统治基础与统治方式的差异,进而与前者结合,也就造成了现下徐州不说民间康乐,然也是百姓能够果腹,却冀州饥荒的迥异。
荀贞是以武力取得的徐州,他的统治基础是以本有之军政集团的旧人为主,辅以徐州本土士吏,不必过度依赖本土势力,他在施政上就硬气,有底气。
袁绍不然,昔年从洛阳逃出,得为渤海太守时,他手下才多少人、多少兵?他是靠沮授等冀州士人和麹义、张郃等投附於他的徐州兵拿到的冀州,在统治上他就不得不对沮授、麹义等多加优容;同时,用豫州士人来制衡冀州士吏。他的统治基础主要是冀州士吏,及豫州士人。
因此,袁绍帐下就和荀贞帐下相异,一直存在激烈的“党争”。冀州士吏是主,豫州士人是客,主客间相争得非常激烈。袁绍也乐见此状,通过冀州士吏,主要是冀州士人使豫州士人更加地依附於他,通过豫州士人来打击冀州士吏,主要是冀州士人的势力和影响力。
但是这么做,不可避免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便是无论冀州士人主为的冀州士吏,还是豫州士人,袁绍都没法强力地约束他们。若是强力地约束冀州士吏,主要是代表了冀州士族的冀州士人,会动摇他在冀州的统治基础;若是强力地约束豫州士人,可能会使这些士人离他而去。
又因此,袁绍帐下的这些冀、豫士人们,包括他军中的将校们、郡县的吏员们,就与荀贞帐下的士人、吏员们不同,在冀州诸地无不大肆抢夺民田,剥削百姓,收养徒附,这已对冀州的民生、袁绍的军粮和兵士来源造成了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