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泰山的友人间时或有书信来往,应劭身为泰山太守,从他们友人的家中抄出几封臧霸、昌豨的亲笔书信是半点不难,有了亲笔书信在手,找个擅长书法的临摹伪作,亦是轻松至极。
臧霸自度之,心道:“昌霸不过略通文墨,人又粗疏,如真有伪作我写的简书被送去给他,他还真有可能信之。”
虽然想是如此想,但他却并不焦急,笑道:“颜君以为我无智乎?此等秘要之事,仅凭一道简书岂成?我营中军吏,昌霸悉识,见送书之人非我亲近左右,昌霸又怎会相信?”
颜临答道:“给昌校尉送简书的,正是将军的亲近人。”
“是谁?”
“此人与将军同乡,与昌校尉为友,公孙犊是也。”
公孙犊也是华县人,以任侠为业,与臧霸、昌豨都是多年的故友,他若是对昌豨说他先见的臧霸,说动了臧霸,然后持臧霸手书来与昌豨约共叛乱之日的话,昌豨没准儿会相信。
想起昌霸之前一直对荀贞甚为含怨,臧霸顿时心惊,想道:“昌霸如真信之,说不得,他还真会叛乱!”沉吟不语。
颜临察言观色,看出臧霸陷入了两难,趁机说道:“昌霸与将军休戚相关,昌霸一反,将军纵不反,料尚可仍得荀镇东之信赖乎?一旦为荀镇东所疑,将军请再自度之:身将安存?”
这正是臧霸所担心的。
事实上,臧霸担心的还不止这一点。
他尤其担心的是:泰山兵、泰山五校尉是他的立世之资,荀贞之前就已经借平定盐豪之乱的机会,对泰山兵进行了一次裁撤、整编,今如昌豨果叛,他与孙观等即使不与同反,但可以预见到,荀贞亦必会再抓住这个机会,对泰山兵进行又一次地裁编,这样一来,臧霸、泰山诸校尉的实力定然就会随之再次下落,而实力一弱,今日之权势恐亦将不复再存。
说到底,臧霸虽然已经输诚於荀贞,深服荀贞的气度、英武,毕竟非是荀贞嫡系,也仍是还有一点他自己的小算盘的,乱世之中,有兵者强,他尚不能做到视“立世之资”如弃履。
便在这时,帐外闯入一人,臧霸看去,见此人年二十余,裹帻常服,未带印绶,腰携长剑,貌壮气雄,轩然长身,正是徐卓。
帐外的侍卫适才未能拦住徐卓,这时追着进来,想把徐卓请出去。徐卓顾首嗔目,抽出半截佩剑,怒道:“吾镇东将军幕府从事中郎是也!谒见臧将军,乃为兵事,尔等何敢阻我!”
臧霸起身,令那几个侍卫:“出去!”疏忽间,心中念头数变,勉强神色如常地迎接徐卓,装出笑脸,说道,“中郎怎么来了?可是有什么紧急军情?”
徐卓回剑入鞘,下拜行礼,起得身来,扫了颜临一眼,心道:“臧将军早无甚亲近的家属在泰山,又何来家书之说?此必送书之人,我观其态貌,当是久为仕者,刚才我抽剑斥帐外侍吏时,又见他稍失态色变,料此人定非藏将军的家人,应是泰山郡吏,受应仲远之遣,来做劝降说客的!”当下,不回答臧霸,而是突然喝问颜临,“君可是前天离的城?”
颜临不知徐卓的来头,见他来势汹汹,面带杀气,正想借着他与臧霸见礼、对话的空当盘算一下应变的办法,却没有想到徐卓未理臧霸,竟是陡然问他,蓦闻此一问,下意识地答道:“正是。”
话音才出,他立即反应过来,然而为时已晚,顿觉心头一沉,转看臧霸,见臧霸虽仍在勉力保持如常的神色,眉眼间却亦因他的这句回答而露出了一丝无奈,旋即,无奈消去,转为坚定,显是已在这片刻间做出了决定。
却说,为何只是两个字的一个回答,颜临便心头一沉,而又导致臧霸眉眼无奈?
这是因为:臧霸的家乡华县就在南城东边,两县相邻不过数十里地,颜临如真是从华县来的,最多一天即可到臧霸的营中,又哪里需要前天就离城?泰山的郡治奉高离南城有二百来里地,若是从奉高来,倒是必须得前天就启程动身。
徐卓不再理会颜临,转对臧霸说道:“确是有紧急军情,因才唐突求见。”
臧霸问道:“是何军情?”
徐卓答道:“军中闻应仲远使说客来劝降将军,群情沸腾,共请将军斩此说客!”
臧霸心道:“军中皆我泰山兵,我一令之下,莫不服从,便是他们真知道了应仲远遣客来说,又哪里敢‘共请’我斩之?”明知道徐卓这是在说假话,却不得不配合,既然徐卓已经猜出了颜临的身份,他也没有必要对此再加隐瞒了,因道,“颜君确是受应仲远之遣而来。唯此君为颜子后裔,有盛名於郡中,且霸以为,他也不过是各为其主,似不必就斩之罢?”
徐卓坚持说道:“将军,泰山人也,部曲亦俱泰山郡人,今将军奉主公之令讨逆,兵方入泰山,而应仲远遣说客至,如不斩之,卓恐军中将生疑矣。兵法云:三军之灾,生於狐疑。此兵家之大忌。此位颜君来为说客,固是为其主,卓陋见,将军将他斩之,亦正是为将军主!”
臧霸无言以对,遂令帐外:“取颜君首级,传送州府。”
帐外吏进来,拖着颜临往外走,颜临挣扎叫道:“荀贞之,虎狼也,将军今不从我说,早晚必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