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一锤定音(1 / 3)

朱元璋寻声望去。

只见一个须发皆白的大臣,勇敢地站了出来。

颤颤巍巍的身子,一脸的无所畏惧!

捧着笏板,大声说道:“陛下此言差矣!

太子膝下,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若立燕王,则置秦晋二王于何地?”

礼也。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这段话一出,朱元璋沉默了。

虽然有些话语生硬,却让自己无论如何也挑不出个理来!

很明显!

刘三吾的意思是说:

燕王朱棣排行第四,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如果立燕王,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怎么办?

既然太子朱标位列长房,朱标去世了,就应该从长房的孙子辈里挑选。

这样一来!既不违背嫡长子继承制,又避免了其他皇子的觊觎。

整个金銮殿里鸦雀无声。

沉默了好一会儿。

瞬间众多大臣纷纷一个个仿佛回过味来一般。

纷纷的开始附和起来。

“刘三吾此言有理,太子标,乃是陛下嫡长子,又是东宫一国之储君,如今虽然早逝,但他膝下也是儿女众多,长子朱雄英,更是陛下的嫡长孙,年少聪慧!能决大事!

这两年来也一直辛苦锻炼身体,臣听闻,体质已非常健壮,更在这个期间段还独创了鸳鸯阵,据说无人能破!

这两年来为朝廷也筹谋了不少钱粮,即便朝廷两面开战,再也不用担心后勤短缺!

朝中诸事,也多有拾遗补缺之举,立他为太孙,利国利民,天下归心!”

“臣附议!”

“臣等附议!”

“臣等请立太孙!以安天下!”

“皇长孙殿下文武双全,年少聪慧,立他为太孙,天下之福啊!臣等请陛下三思!”

一时间满朝文武,附和之声如倾海浪潮,势不可挡。

见此情形,老是见过众多大场面的朱元璋都不由得有些愣了。

一个人孤独的坐在龙椅上,沉默了一会,只说了一个字:“善!”

听得朱元璋说出这么一个善字。

众多大臣纷纷松了一口气。

不约而同的齐刷刷跪倒在地,纷纷齐声高呼: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

……

见此情形,朱元璋一言不发。

神色看不出有什么悲怒哀喜。

一脸神情冷峻,让众人也猜不出她心里究竟在想什么。

随后便站起身来,拂袖而去。

看上去一副还很生气的样子。

……

东宫。

此时的东宫叫bai宫,可能会比较更合适。

到处都是白色的白绫,挂满了各处的房间和府院。

整个世界像下雪了一般!白茫茫的一片。

一个老太监身后领着两个小太监。

步履匆忙的走进了东宫。

东宫正院,太子朱标的棺椁,就摆在正中央。

入眼可见的便是一个妇人,跪在那里痛哭。

旁边围着三个孩童。

正是朱雄英兄弟三人。

此时也算是到了比拼演技的时候。

兄弟三人无不哭的眼圈通红,神情憔悴,让人百般心疼。

太子妃吕氏也不知是本色表演了多久。

鬼哭狼嚎的拍打着太子朱标的棺椁,嚎哭的表情极为夸张。

一边哭一边声音颤抖的哀嚎着:“太子爷呀!你怎么就这么走了?

丢下我们娘几个,可让我们怎么活?孩子都这么小,你让他们怎么办呢?”

那领头的老太监一脸麻木的看着太子妃吕氏尽情表演。

仿佛没有注意到自己一行人来到的样子。

不过也是。

这个时候以守灵哭丧为主。

越投入说明越用情。

没有注意到旁边来人那是很正常的事。

东宫的太监很快便眼尖地发现了。

轻轻的走到太子妃吕氏边上耳语了一阵。

太子妃吕氏这才神情有些震惊的望了望这个老太监。

满脸有些震惊的望着他,嘴唇颤抖的说道:“不……不知……不知贵人驾到,有失远迎……”

这是朱元璋身边的贴身太监。

宫中无人不曾畏惧。

那老太监看着太子朱标的临桂,长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咱家是来给太子爷上一炷香的,顺便带来了万岁爷的旨意!”

从太子妃吕氏手上接过东西,简单上过一炷香后。

想起了这老东西,还带来了朱元璋的旨意。

太子妃吕氏便有些试探着说道:“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