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亏大了(5 / 5)

”的大臣较多,张軏是唯一一位善终者。

正是因为有张玉和他的三个儿子,张氏一门拥有“两公一侯”三大爵位,让张家在大明朝中后期尊崇无限。

而纵观当时明朝的勋贵,黔国公沐家远在云南,成国公朱家势单力薄,淇国公丘家被除爵,曹国公李家爵位中断,常遇春一脉早已没落。徐达的后裔魏国公和定国公两支虽然勉强还算兴旺,但远没有英国公张家得势。到了明英宗之后,张玉一脉已经成了大明朝第一勋贵,特别是英国公这一支,更是人才辈出,国之柱石,张家独掌兵权一百余年,一直鼎盛到明朝末年。

明朝正德年间,掌大明兵权40余年的第二代英国公张懋去世,被追封为宁阳王。此后,第三代英国公张仑领兵攻打鞑靼,第四代英国公张溶参与抗倭,第七代英国公张维贤为了赈济灾民,捐出家产,第八代英国公张之极率军平叛。

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打北京,第九代英国公张世泽在得知崇祯自缢之后,仍坚持和李自成做最后的斗争,最后被李自成所杀。至此,张家效忠于大明朝,算是有始有终。

张玉本是河南人,在乱世中为元朝效力,后来投奔明朝,初归蓝玉,有幸被朱棣赏识,逐渐成为燕王府的悍将。

笔者此前在写铁铉的时候曾就靖难之役发表过看法,笔者认为,靖难之役是明朝内部的斗争,这场战争的性质和双方麾下的将士的品性无关。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因为靖难之役推动了明朝历史的发展,就否定南军中的盛庸、铁铉、平安等人的忠贞;我们也不能因为靖难之役导致四年的生灵涂炭,就把燕军中的张玉、朱能、丘福说成帮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张玉是忠于朱棣的,这并没有错。张玉及其家族对朱棣一脉的忠心,实际上也是传统文化中“忠义”的一部分。

抛开封建文化中糟粕的一部分,我们蓦然发现:张玉家族一共10代人效忠于明朝,不正是华夏儿女反抗压迫、保家卫国精神的缩影吗?

岳飞曾说过“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历史泱泱,大明的英国公府已经不在了,但精神仍需要延续。

而这样的一个高级人才张玉,燕王朱棣又如何能舍得轻易丢弃?拱手让给朱雄英?

更不要说他家里还有一个更出名的儿子。

因为……他叫张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