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分化(2 / 5)

了,英儿这孩子,怎么说也是个皇孙,这缺谁吃的,也不能缺着他的吃,你就把心放回肚子里吧!兴许是来到这北平城里,在这燕王府里憋的慌,四处走一走去了!”

在这北平府里四处走?

听着这个似是而非的话语,燕王朱棣顿时便有些警惕起来。

总觉得好像是一头小猪在自己的菜园子里瞎拱似的。

没由来的总觉得有一股惴惴不安的危机感,可就是说不出来,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和担忧。

燕王朱棣有些正了正脸色,一脸严肃的说道:“这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英儿大小也差不多十岁了,怎么能出个门,连自己父亲也不知道会去哪里了呢!?”

眉头微微一皱。

太子朱标虽说性格谦和,为人仁慈。

可被自己的弟弟这般拐着弯骂人,心里头多多少少也升起了一丝丝不悦的情绪。

有些尴尬的呵呵笑了笑掩饰自己内心的慌乱。

却见燕王朱棣依旧有些大啦啦地看了看身后侍卫:“你们带些人手去街上找一找,可别让我那贤侄儿在外头,被什么一些不开眼的刁民给冲撞了!”

一抬头却尴尬地见着自己,太子哥哥脸色有些微微不豫的放下了手中豆浆杯子。

燕王朱棣便一时的意识到自己在刚才有些口无遮拦起来。

……

而此时此刻的吴王朱雄英的确也并不怎么省心。

倒是没有离开燕王府。

而是在这偌大的燕王府里逛了起来。

目标极为明确的来到了燕王府的偏院。

因为这里住着一个对燕王朱棣说来极为重要的人物。

甚至可以说是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争夺江山的一个重要角色。

道衍和尚姚广孝。

据自己的历史知识得知。

这个和尚乃是燕王起兵进战时候极为重要的一个中间人。

而这个道衍和尚姚广孝和燕王朱棣一般无二。

都是心狠手辣之徒。

甚至行事风格和用计都非常的歹毒无比。

燕王朱棣甚至有可能在他的影响之下,也变得歹毒很辣起来。

靖难之役后,朱棣是如何对待朱允炆家人的?

没杀,但比死更残忍!

据相关史料而得知。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率兵夺取了南京。混乱中,建文帝消失不见,朱棣顺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朱棣也是朱家子孙,所以这场权力更迭没有掀起过大的反对浪潮,但是朱棣上台后,还是对建文帝的一些心腹进行了清除工作。那么,建文帝的家人,朱棣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显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和相关待遇了。

虽说没有立即处死。

但所遭受到的待遇比杀死他们更加的难受。

虽然说燕王朱棣爆发起敬难之意是有一定的缘由和起因的。

但这并不是为燕王朱棣洗白的重要依据和直接理由。

明朝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章也很早将长子朱标立为了太子,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心仪太子朱标却先他一步离世。朱标死后,年迈的朱元章陷入了焦虑,他想将燕王朱棣立为太子,但次子朱樉、三子朱棡都健在,跳过他们立四子朱棣为太子,恐引起兄弟之间的矛盾,导致国家内乱,所以他听从大臣的建议,立了聪明仁德的皇长孙朱允炆为太子。

朱允炆宅心仁厚,但为人软弱,朱元章怕他驾驭不了功臣,所以在临死之前,对功臣展开了杀戮。朱元章杀掉了功臣,但对却没有打压实力强大的藩王。一方面藩王都是自己的儿子,他下不了手,另一方面藩王手握重兵,难以除掉,而且朱元章需要他们抵御外敌,保卫大明江山,所以他将这个难题留给了孙子朱允炆。

朱允炆上台后,感到了藩王尾大不掉的威胁,所以他学习汉景帝着手削藩。建文帝接连剥夺了齐王、湘王、代王等几位藩王的封地和爵位。湘王因不堪受辱,举家自焚,其他诸王大多被朱允炆软禁了起来。朱允炆要调动燕王军队,准备对燕王进行削藩时,朱棣为自保,主动起兵造反,以“清君侧”之名发动了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朱允炆派兵征讨朱棣。朱棣知道以自己的兵力很难抗衡建文帝的天下之兵,他让自己的儿子死守城池,自己则带着兵马北上,到了宁王番地。宁王也因为削藩政策,以及朱允炆削了他的朵颜三卫骑兵,对朱允炆心存不满,但是他没有谋反之心。面对带兵而来的朱棣,朱权心存戒心,不让朱棣的兵马进城,只让朱棣一人进城,兄弟之间叙旧。

朱棣在宁王府中,一边和宁王叙旧,一边让手下在暗中用金钱收买朱权手下的官员。朱棣离开时,朱权出城相送,但被朱棣提前埋伏好的兵马擒拿。朱权手下的将士,也大多被朱棣收买,所以朱棣很容易得到了宁王的八万甲兵,并将宁王一家俘虏到了北京。宁王被俘后,也很识时务的选择了和朱棣合作,这让朱棣的实力大涨。

建文帝那边,在大将耿炳文败给朱棣之后,他又换大将李景隆率兵镇压朱棣,但李景隆是一个平庸之辈,在战场上的指挥的频频出错,导致朝廷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