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高手交锋(2 / 3)

刘秉忠一人耳。

道衍远在南方,是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章送给前来奔丧的朱棣的礼物。

《明史•姚广孝传》说:“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朱元章搭线,使朱棣与道衍见面了。

朱棣与道衍一见如故,视为知己,于是朱棣请道衍至北平,住持庆寿寺。

据说,道衍初见朱棣,送给他一顶白帽子。

表面看来,朱棣丧母,理应披麻戴孝,在王冠上加一顶白色的孝帽。

不曾想到,道衍解释:朱棣你本身是王,上面加白,合二为一,称皇!

“臣奉白帽着王”,就这样出炉了。

这样的“王上加白”,传到清朝,也衍生了两种传说:一个是康熙末年,九子夺嫡,江湖术士张明德投靠皇八子胤禩,见他站在白果树下,赶紧下拜,称他有天命。另一个是晚清醇亲王奕譞去世后,户部侍郎英年向慈禧报告,奕譞墓园有一棵大银杏树又称白果树,高十几丈,树荫方圆好几亩,就像一柄大伞覆盖在坟墓上,这又是一个“王上加白”。虽然此时,奕譞次子载湉已入承大统,成了光绪帝,但是过继咸丰帝。英年懂风水,添油加醋。慈禧震动,认为对大宗不利,命人赶紧砍掉。

胤禩无缘帝位,还荣辱巨变,被雍正帝革除宗籍。奕譞一子一孙,相继为帝,却是过继咸丰—同治世系,做了他人的继承者。

倒是,道衍和朱棣情趣相投,为之全程策划,成就了朱棣真正的“王上加白”。

在北平,道衍随意出入王府,朱棣经常前往寺庙,二人行迹隐秘,交谈屏退旁人。

他们是谈禅说道,还是谋划天下,皆不为外人道哉。

一旦朱棣决意起兵,道衍公开谋划。

当朱棣兴兵誓师时,风雨大作,掀起屋瓦,让朱棣与众人瞬间变色,以为是上天示警,凶兆也。

只见道衍,赶紧上前道喜:“祥也。飞龙在天,从以风雨。瓦堕,将易黄也。”

飞龙在天起风雨,王府青瓦换黄瓦,挠得朱棣内心痒痒,再无所惧“民心向彼”,亲率卫队头领张玉、朱能、丘福等带八百死士,迅速血战监控燕王府的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正式造反。

道衍入世,运筹帷幄,用俗名姚广孝参预造反,虽对权势利禄欲望不大,但他有兼济天下的疯狂梦想。他要为大明王朝成就一个改天换地的霸主,而不是普通的明君。

其次,姚广孝是一个治世大才。

姚广孝不但有刘秉忠嗜杀宰相的面相,也有刘秉忠治平天下的大才。建文帝即位不久,采取对诸王削藩,意在对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动手。朱棣有心反抗,又投鼠忌器,是姚广孝以“只知天道,不管民心”,帮助朱棣下定决心造反夺位。

当然,姚广孝深得朱棣倚信。

姚广孝不但为朱棣运筹帷幄,还推荐了不少奇才,并自愿带着少量的兵力留守北平、为前方解决粮草,稳定朱棣的大后方。

建文帝派出李景隆为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欲直捣朱棣大本营北平,截断他的粮草与军需补给。又是姚广孝辅左燕王王妃徐氏、世子朱高炽领着一万人,坚守待援,成功击溃草包将军李景隆的中央军。

北平保卫战的胜利,对朱棣靖难成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这次大胜,《明史》有多种说法!

《仁宗本纪》云:“成祖举兵,世子守北平,善拊士卒,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众,城赖以全。”燕王世子朱高炽肥胖多病,不能像其父其弟一样去前线拼杀,但是以这次保卫战的以少胜多,为其日后获取储位,加分不少。

《后妃列传·成祖仁孝皇后徐氏》记载:“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备御,多禀命于后。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北平得起保全,朱棣的嫡妻徐氏,作为城内地位最尊者,不但是主心骨,还是鼓动家。

《姚广孝传》说:“成祖袭大宁,李景隆乘间围北平。道衍守御甚固,击却攻者。夜缒壮士击伤南兵。援师至内外合击,斩首无算。景隆、平安等先后败遁。”这才真正点到保卫战,燕地守军的主要指挥者是道衍,是他调兵遣将,因地制宜地制定战略战术,成功击溃了来势汹汹的、且占据绝对优势的李景隆大军,创造了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当时为朱棣率军前往大宁,以武力胁迫宁王朱权率部助战,李景隆闻讯,率大军偷袭北平。

本来其手下的都督瞿能,即将攻破张掖门,燕地危矣。

李景隆忌惮瞿能获得奇功,于是强令撤出。道衍重新组织有效兵力坚守待援,取得了此次战役的最后胜利。

可以说,此战,道衍居功厥伟。永乐“帝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独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转战山东、河北,在军三年,或旋或否,战守机事皆决于道衍。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是以道衍这个不安心念经、而醉心经世的和尚,鼓动了朱棣的造反,成就了朱棣的帝命。

朱棣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