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站队要认清形势(1 / 2)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1142 字 6个月前

如果按照正常节奏,这个时候林朝阳应该来个人前显圣,随口念一两首后世流传的经典诗作震惊全场。

可惜在场的年轻人们没给他这个机会,大家对林朝阳的到来并没有太过注意,与他闲谈了几句,便完全沉浸在对诗歌的狂热中。

林朝阳倒不觉得是被冷落了,他能看得出来这帮人是真心热爱。

不过他对这种事提不起什么劲头,反倒是查剑英继续朗诵诗歌时,陈健功和章耀中的对话引起了他的兴趣。

“诶,邹仕方真给茅盾先生写信了?”章耀中问陈健功。

“嗯,团委的人同意了,他执笔。茅盾先生是我们的老校友,肯定会给这个面子的。”

林朝阳好奇的问了一嘴,章耀中跟个包打听一样,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全说了出来。

五十年代,燕大曾经有一個享誉全国高校的诗社——五四文学社。

早期的成员包括了吴祖缃、谢勉、冯智、钱礼群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燕大的教授,也是中国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去年国家恢复高考,77级的学生当中有几个能张罗事的,以哲学系的邹仕方和文学系的陈健功为首,向校团委文化部发出建言,希望可以恢复筹办五四文学社的提议,获得了团委的认可。

与此同时,团委和燕大学生会也开始筹备五四文学社的社刊,并致信茅盾先生希望他老人家可以为这份新刊物撰写发刊词并题写刊名。

林朝阳听完章耀中的话,心中是有些佩服的,一来是因为这帮学生们的组织能力,二来也是为燕大对这帮学生的宠爱。

章耀中和陈健功对话的空隙,林朝阳想起自己正在写的小说。

正所谓未雨绸缪,小说写完了肯定要发表的,章耀中之前在燕京文艺上发表过诗歌,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向他咨询一下。

“耀中,燕京文艺的审稿标准高吗?你有没有相熟的编辑?”

“林大哥,你是要投稿吗?”章耀中好奇的问道。

林朝阳点了点头,“是有这个想法。”

章耀中来了兴趣,问道:“写的什么题材?诗歌?小说?还是散文?”

“小说。”

“小说啊…”他语气沉吟,“我倒是见过诗歌组的编辑,可问题是不管你这一摊儿。”

他说着,眼睛一转,把一旁的陈健功推了过来。

“这事你得找健功,他可是燕京文艺的老作者了。”

章耀中把林朝阳想投稿的想法告诉了陈健功,他爽朗的笑起来,“我算什么老作者,就是给刊物投了几次稿而已。不过朝阳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倒是可以拜读一番大作,给你一些参考。”

林朝阳笑道:“那就多谢健功了。不过小说还没有写完,我也是今天恰好见到你们。这样吧,等我写完了小说,再去叨扰你,如何?”

“乐意之至!”

投稿有了领路人,林朝阳再次朝陈健功道了声谢,又跟大家聊了几句之后,眼见时间有点晚了,便告辞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查剑英问章耀中:“你跟那位同志很熟吗?”

“火车上认识的,林大哥的岳父是历史系的陶教授。”

刚才章耀中帮双方介绍时只通了姓名和身份,并没有介绍多余的信息。

“陶教授啊!”

陶敬法的名字大家都是听说过的,历史系的实力派教授之一,不过在外界名声不彰。

陶教授的女婿,这是中文系众人见到林朝阳的第一印象。

林朝阳回到家中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半了,陶母和赵丽正在往饭桌上端菜,见他回来,陶母脸色不虞。

“周日休息就知道在外面玩,作业都做了吗?功课都复习了吗?”

比林朝阳早回来了两分钟的陶玉墨挨了母亲两句骂,一脸茫然,要骂你早骂啊,我刚才进屋的时候不骂,这会儿要吃饭骂上了。

她心里委屈,但善于察言观色,很快便反应过来,母亲骂的另有其人。

莫名的给林朝阳背了个锅,陶玉墨把被母亲骂的怨气撒向了林朝阳,看向他的眼神又多了几分敌视。

陶玉书心思玲珑,对母亲的指桑骂槐心里门儿清,可母亲这种狡猾的损人方式,她也没办法多说什么,只能给林朝阳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

林朝阳很清楚丈母娘对他的意见,不过他觉得与其去讨好不待见他的丈母娘,不如将精力都花在对他青眼有加的老丈人身上。

职场小技巧:单位一把手就一个,站队要认清形势。

随口闲聊般的将自己今天的工作交代了一番,陶父认可的点了点头。

“你刚到单位,多帮同事顶班有助于团结同志。”陶父端起了碗,拿起筷子正想夹菜,又补充道:“不过也要注意尺度,不要被人当成是理所应当的。”

“您说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