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丞相与皇上(1 / 2)

高桧说完朝着众人挥了挥手,一众心腹陆续退去。高桧在心里盘算着应该怎么跟皇上说交州旱灾的事,想想就一阵头疼。

你竟然说你们那里已经遭受旱灾了却没有上报?为何非要拖到局势失控之后才将此事呈报上来呢!如此一来,你们自身岂不是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不过所幸的是,所有的奏章都会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处理。通常情况下,这些奏章并不会轻易送到皇帝手中,只有经过层层筛选和确认之后,符合条件的奏章才会被呈送给皇上御览。

遥想当年,高桧也曾是一个满怀壮志豪情、渴望驰骋疆场的热血青年;他也曾立下誓言,要做一名心系百姓、为民请命的清官廉吏;他亦曾怀揣着对君王的忠诚之心,矢志不渝地效忠于陛下。

然而,那一切都已成为过往云烟。自从他的女儿登上宋国皇后宝座之日起,自从他高桧荣登丞相之位那时起,所有的一切都悄然改变了。

当他目睹众人因其权势而对他阿谀奉承、唯唯诺诺之际;当他真切地体会到权势所带来的无尽财富之时;当他深知凭借自己的权势便能让家人过上飞扬跋扈、骄奢淫逸的生活之时。

昔日的种种理想与信念早已如过眼烟云般飘散至九霄云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依附于他的人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许多事情逐渐变得身不由己起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和各方利益关系网,他需要权衡利弊之处不胜枚举,需要斟酌考虑之人更是不计其数。

因此,有些时候即便内心并不情愿,但迫于形势所逼,他也不得不做出违心之举。罢了罢了,何必再去纠结这些烦心事!还是赶紧洗漱歇息吧,毕竟明日还有一大堆麻烦事等着同圣上理论呢,光想想就让人头大不已。

次日清晨,早朝结束之后,皇帝宁泽浩正端坐在御书房内翻阅大臣们递上来的奏折,并时不时地拿起朱红毛笔在上面批注些什么。御前总管黄贯轻手轻脚地走到皇帝身旁,压低声音禀报:“启奏陛下,丞相大人求见。”

听到这话,宁泽浩缓缓抬起头,神情淡漠地说了句:“宣他进来吧。”得到旨意后的黄贯恭敬地应了一声,然后向外退去,走出御书房时还不忘对着门口等待多时的丞相高桧行礼示意,请他入内觐见。

待高桧进入书房后,黄贯则守在门外,同时小声对高桧嘀咕道:“丞相大人,圣上这会儿心情似乎不太美妙啊,也不知是否因昨日炼制的丹药失败所致……还是其他缘由……您等会儿可要小心回话才是啊。”

高桧微微颔首,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御书房。待行过礼后,他恭声说道:“微臣前来拜见陛下,实乃有要事欲呈报于陛下知晓。”

宁泽浩嘴角轻扬,露出一抹浅笑,缓声道:“哦?听你所言,此事似乎颇为重大啊。无妨,直言便是。”

高桧神色自若地回应道:“启禀陛下,交州地区遭遇严重旱灾,致使庄稼歉收,民不聊生。如今已有众多灾民涌现,交州官府粮草匮乏,难以维系,故特向朝廷求援。恳请陛下明示,应如何妥善处置此等局面。”

宁泽浩面色沉静如水,毫无波澜,继续追问:“交州之旱始于何时?灾民生计如何?交州当地可有采取应对措施?是否曾引发动乱?另外,尔等内阁对此事持何看法?”

面对皇帝连珠炮似的发问,高桧不禁有些发愣,心中暗自诧异:今日这是怎么回事?以往陛下不都会直接让我们内阁自行定夺吗?怎会突然如此详细过问?

然而,高桧终究身为当朝丞相,其城府深沉,仅短短一瞬间便恢复了镇定。

高桧诚惶诚恐地回答道:“陛下息怒,交州大旱自五月始,迄今已至中秋。灾民估摸有两万之众,交州官吏自发现灾民生计维艰,便调拨米粮以赈之。

然旱灾绵延,官仓除预留之军事储备粮外,所余无几。经内阁合议,是否应斟酌令户部开仓放粮,以赈灾民。”

宁泽浩看了高桧一眼:“可如今户部存粮也不多。就算让户部开仓放粮也收效甚微,不如想想其它办法。哦,对了。交州奈我宋国鱼米之乡,我记得去年上报的奏折里可是大丰收。

按他们说的,别说2万灾民了。那怕8万灾民也没问题吧,怎么官仓里就没粮了呢。这有些不太对。丞相你觉得呢。

还是你们内阁定吧,朕还是去研究丹药了。”

高桧额头冒出一层细汗,他连忙躬身说道:“陛下圣明,此次交州大旱确实情况异常。臣以为,应当立即派钦差前往交州调查清楚。此外,还需从周边各州调运粮食救济灾民。”

宁泽浩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接着说:“那就依丞相所言,速派钦差去吧。只是这钦差人选……”

高桧心中一喜,他赶忙回道:“陛下,臣保举兵部侍郎刘明前去。刘明为人正直,办事得力,必能胜任此任。”

宁泽浩思考片刻,道:“也好,就派刘明去吧。丞相,你叮嘱他一下,一定要彻查此事,看看其中是否有官员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