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8 章 徐诚林庚南地线(4 / 17)

了更快的回笼资金,把货款结算给百姓们,也是赶着季节清货,林庚调用了卫所的兵卒,让他们充当运货的护卫,每一队都有个“生意人”领着。

有些是丰州来的,有些是去丰州县学习过的当地人。

他们出货之外,去年来这里的果商们,照着去年的进货方式,带来了更多的商人进货。

从六月下旬开始,津口县进出的车辆就连绵不绝。

果干要卖出南地,别地又没有这么多果干,消息也没传来。车辆过境时,附近府县的人都看呆了。部分县官还误以为津口县的“土皇帝”们终于造反了,还跑去卫所,要人守城防卫。

得知只是售卖果干的车队后,大家又是笑,又是不敢置信。

去年时,果干在附近府县售卖过,有些百姓还记得。

但那时才多少货?今年这是果干成灾了吧。

送货的车队,没有必须在哪一站停靠的要求。

他们可以沿路出货,出了货,再回津口县拉货。

更南边的府县,所出果干,需要他们送到津口县来,否则就要再等一等。

林庚在南地势力庞大,但不敢一次调动太多卫所的士兵来帮忙。

地广人稀的地方,做大事可以,调兵是藏不住的。

津口县的送货队伍,都是多地少量的调动,还都在外头跑动,不显眼。

要是南地各处连成一条线,那完了。今年的果干也不用卖了。

为此,他又想了法子。以村落为集体,每一个村子,都要选出劳动力过剩的家庭,最低出一个人,当运输队成员。

家里人多地少的,可以到运输队来挣钱。

运输队的工钱,各家平摊。算下来,一家最高出三十文。

果干运出来卖掉,两斤回本。

这样子操作下来,才让车队做到了连绵不绝。

等这队人走近了,当地人才会发现,并非是车队连绵不绝,更南边的城市,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牛马。

他们用双肩来抗,用双脚来走。他们一步步,带着家乡的希望,在炽烈日光的炙烤中,来到了津口县。

徐诚看着他们瘦黑的身体,双眼水汽蒙蒙。

世间穷苦人,莫过于百姓。

他跟林庚商量:“这个季节苦芽茶多,我让人煮些苦芽茶吧?白水喝着没滋味。苦芽还解暑去热。仓房里粮食多,看着做些糙面饼子,来的人都喝口茶,吃个饼子,也好续续体力。”

林庚侧目看他:“这件事会持续几个月,饼子能吃掉你百石粮。”

徐诚算了笔帐,粮食对百姓来说,价格不低。多数都是吃糙面陈米。但对他而言,还好。

马上要丰收了,粮价上不去。

“嗯,买得起。”

果浆赊个账,等水果糖卖了,再还钱。

林庚摇摇头:“不用买,仓房里有,就从仓房里拿吧。”

徐诚也侧目:“啊?那不是你的军粮吗?我是说,我先做饼子,跟着买新粮还回来。”

“什么你的我的,民为贵,先吃着吧。军粮我会再买。”林庚说。

徐诚笑起来:“哦,不分你的我的,但我买新粮不行,你买就行?”

林庚说他嘴贫,然后道:“战时不动军粮,荒年不动赈灾粮。现在两不沾,只能我们出钱了。”

为心中的怜悯。

徐诚抓住他手。

他还不知道嫁给权贵之人,做个世子夫郎要做什么,林庚从来没要求他必须做什么。

他之前跟江知与说,他只要对得起百姓就好。

现在也坚定这点。

不止是他想明白了,也是他看过不眼。

他想,若能让治下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也不枉他“飞上枝头”一场了。!

宋原入伙糖厂,是要争取机会的。

机会不论早晚,到手就要抓住。

他点头:“顾得过来。我们分家,但没有分宅子,还是住一块儿的。”

他今天才到,人都没歇息,跟人深谈这么久,也该累了。

不用另找地方安置,就在府上收拾客房休息。

等宋原去了客院,徐诚才急着问林庚一个答案:“你看宋表哥怎么样?”

林庚点头:“很好,先到糖厂过渡一下,我后面会把他调走。”

徐诚:???

他瞪大眼睛:“糖厂才几个人,你都惦记!”

林庚笑着把桌上信件推到徐诚手边:“你看看谢敬之的信,我该给他取个外号,就叫他‘点金手’好了。鬼点子真多。”

徐诚展信看,嘴里没松懈:“那跟你要挖我墙角有什么关系?”

林庚叹气:“关系很大。他发力太猛,我得配合着来。”

养兵是个无底洞,再多的钱粮砸进来,也只是听个响。

一旦后力不足,便前功尽弃,一无所有。

这一头的大窟窿需要持续加码,能挣钱的生意,他就不能放过。

做生意需要人手,要人才。

这些人哪里来?他只能一点点启动他潜藏的暗线。

这些都是新皇掘地三尺也想找出来的人。

林庚无奈道:“以后都不会缺人了,你们也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