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6 章(4 / 5)

想到皮薄肉厚饱满多汁的大西瓜,忘了这年头的西瓜品种还没有改良,倒不是不能吃,就是心理落差有点大。

登州适合种西瓜吗?他要是种出来皮薄肉厚饱满多汁的红瓤西瓜会被抓起来吗?

西瓜能卖吗?

是个好问题。

白玉堂在旁边坐下,戳戳拿着西瓜发愣的某人,“想什么呢?”

“在想能不能卖西瓜致富。”苏景殊一本正经的说道,“包大人说登州莱州密州一带的良田都不多,不适合种稻米,大部分都用来种麦豆。既然能种麦豆,应该也能种西瓜吧?”

“种这玩意儿干什么?”白玉堂吃完放下瓜皮,擦擦嘴擦擦手收拾干净,然后才说道,“这东西的味道也就那样,买它只是图新鲜,真要好吃的话大宋肯定有人种,还能轮得到契丹人大老远的往这儿送?”

契丹人懂个屁的种田,他们汉人才是种田的祖宗。

苏景殊哑口无言。

怎么说呢,的确是这个道理。

他们是登上月球关注的都是月球上能不能种地的民族,种田是隐藏在血脉里的天赋技能,契丹是游牧民族,在种地这方面还真比不过他们。

如果辽国的西瓜是后世改良过的品种,就算那边严防死守不让种子外传,神通广大的商人也能把西瓜籽弄回中原然后让大宋的农人进行改良。

以汉人的种田水平,他们种出来的西瓜肯定比契丹人好吃。

现在大宋境内没种西瓜就说明这玩意儿的确不怎么好吃,有机会尝尝鲜就尝两口,没机会就算,反正也不怎么好吃。

这么说的话,种西瓜的确不能带领登州百姓脱贫致富,但是如果他有改良后的西瓜品种呢?

初夏时适合种西瓜,今年已经来不及了,明年初夏他们已经在登州稳定下来,到时候再想想怎么把西瓜种子拿出来种下。

只有一次性的种子不太行,还得有经验丰富的老农种地留种才行。

问题来了,他过年之前能把西瓜解锁出来吗?

卑微.jpg

以前功课没那么紧张的时候每天晚上都种种地收收菜喂喂牛养养鸡,到京城后能干的事情太多,他就把没多大用处的金手指放一边儿了。

比起种地,他更喜欢时不时掉落的炸药管。

看来今后需要把种地的技能捡起来了,让他看看还有几个才解锁到西瓜。

小小苏一边啃西瓜一边分心去游戏里看一眼,亮着的图标是已经解锁的,有小麦、白萝卜、甘蔗、白菜和一大堆常见的农作物,灰着的是没有解锁的,有胡萝卜、西红柿、西瓜、棉花、水稻和一大堆见过的没见过的农作物。

还行,只剩下两个,能接受。

() 就算朝廷依旧不让登州百姓出海经商,他也能想办法让登州百姓不那么穷。

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辈义不容辞。

众人在树荫下歇息,过了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才继续正前进。

路上走走停停,傍晚在官道旁边安营扎寨,第一天中午就到了板桥镇。

密州和莱州以河为界,板桥镇就在大河的入海口处。

板桥镇只是个镇,却比密州州城都要热闹。

白玉堂在赶路的时候已经往返多次,早已将板桥镇里里外外摸的清清楚楚,才一到镇上就迫不及待当起引路人带其他人进市舶司的衙门。

随行的差役去驿馆放东西,有空去逛市舶司的只有老组合开封府铁三角和新成立的登州三人冲锋队,还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位身强体壮的护卫。

市舶司衙门很热闹,因为来往的商贾多,占地也非常广,很多海商直接找块空地摆地摊,珍珠、珊瑚之类的名贵之物随意放在地上,到处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在大宋的地界儿交易要说汉话,外族商人大多通晓多种语言,翻译不靠谱的话可能被翻译里外通吃,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不比官场少,想在汉人的地界儿挣钱就得学汉话,不然被坑了也是活该。

白五爷熟练的带他们绕过门口的摊位,一边走一边介绍,“这些都是些小商人,他们船小货物也少,好东西都在衙门内院。,那些有数十上百船的大海商,都是在衙门的内院交易,走走走,我们进去看看。”

朝廷的官船动不动数十上百艘,海商中也不乏有上百艘大船的大户,船多装的货物就多,真正的好东西还得从那些大海商的货物里找。

北方只有密州一个市舶司,南方却有广州、泉州、明州三个市舶司,白家是金华府的大户,自然也有海上的生意。

白玉堂没管过家里的生意,但是耳濡目染也知道其中的门道。

衙门内院是宽阔的平地,大海商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说闲话,都是经常来密州交易的海商,大部分都是旧相识,就算不认识,说几句话后也认识了。

内院和外面一样都是地摊,只是货物的种类比外面更多,价格也比外面更高。

“海商带来的东西大部分都会在市舶司卖出去,外邦海商之间也会相互交易,这个市舶司不管。”白玉堂指指不远处正在交易的商人,“大食商人多卖香料,辽东商人多卖貂皮、鹿茸、老参,其实不用看人,只看他们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