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的百姓,纷纷跪拜在地,泪流满面。
“天神啊,这铁做的龙,终于把我们与京城连在了一起。”
“从此我们也能见识天下,不再终老故里了。”
在开通仪式上,朱元璋亲自剪彩。他望着楚泽,热泪盈眶:
“爱卿,这铁路,不仅连通了山河,更连通了民心。朕无以为报,惟有再赐爱卿一个称号"铁路宰辅"!”
楚泽虽谦逊推辞,却也难掩心中的自豪。
“陛下,您的知遇之恩,微臣永世不忘。但铁路的功劳,不在微臣一人,更有无数劳苦功高的民众。望今后的铁路,能造福黎民,昌盛社稷。”
朱元璋频频点头:“有爱卿这番话,朕就放心了。来日方长,爱卿与朕,还需在天下事上,多多努力啊。”
回到凤阳后,楚泽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建设中。
铁路的通车,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方商贾云集,工厂机器轰鸣,新思想在青年学子间传播。
一时间,凤阳俨然成了大明最前沿、最时尚的所在。
楚泽的名声也随之鹊起。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凤阳王”,“铁路宰辅”。
他不仅彻底改变了一座城市,更撬动了整个国家的变革。
但变革绝非一蹴而就。新与旧的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铁路修到我村中,龙脉被毁,这个楚泽,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灾星!”一个村民在酒馆里愤愤不平。
“可不是嘛,我儿子本来要在运河上讨生活,现在大家都坐火车,他这船夫也没人雇了。”另一个醉汉附和道。
“朝廷为何要听信这个小毛孩儿?不就是会些歪门邪道,就能祸乱朝纲?”说话的是个秀才模样的人物。
“凤阳王万岁!他简直是老天爷派来拯救我们的!”
就在众人抱怨声四起时,一个年轻人突然高声喊道。
“你知道什么?没有铁路,你能去京城见世面?”
“没有新学堂,你能接触到新鲜事物?”
“楚王爷是位青天大老爷,你们这些井底之蛙,有什么资格质疑他?”年轻人据理力争。
“老子穷了一辈子,不缺你一个铁路!”“就是,管好你自己吧!”反对的声音愈发激烈。
眼看众人就要大打出手,楚泽的亲信赵四恰好路过酒馆。
“都给我住手!”赵四一声断喝,酒馆里顿时鸦雀无声。
赵四环视四周,沉声道:“都散了吧,有什么冤屈,去衙门说理去。”
待人群悻悻离去,赵四将那个支持楚泽的年轻人唤到跟前。
“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为何为我家王爷鸣不平?”
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回答:“回大人的话,小人名叫韦小宝,是新学堂的学生。小人崇拜楚王爷,将来也要像他一样建功立业,造福百姓。”
赵四听了,不禁莞尔:“韦小宝是吧,我记住你了。改日有机会,介绍你见见我家王爷。”
韦小宝一听,顿时喜不自胜:“那真是求之不得!”
赵四拍拍他的肩,意味深长地说:“好好读书,将来定能出人头地。世道变了,读书人要有新思想、新本领,不能再故步自封了。”
回到府中,赵四将酒馆里的事禀告了楚泽。
楚泽凝重地说:“看来民间对铁路,还有不少抵触情绪啊。”
“王爷明鉴,小的以为,当务之急是加强解释工作,消除百姓的疑虑。”赵四建议道。
楚泽点点头:“有道理。不仅要让铁路()
造福当代,更要让子孙后代能充分享受它的果实。看来还需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啊。”
“不过,眼下还有更棘手的事。”赵四神色凝重,“据密报,吴王周璇在谋反,妄图自立为王。朝廷恐怕快压不住了。”
“周璇?”楚泽眉头紧锁,“他是万历年间受封的藩王,与朝廷积怨已深。若他起兵,京畿腹地危矣。”
“王爷,依您看,当如何应对?”赵四问道。
楚泽沉吟片刻,缓缓说道:“这样吧,你即刻送密信去京城,请陛下调度大军,戒备周璇。我这就率人赶赴前线,先发制人,斩草除根!”
“王爷英明!”赵四领命而去。
第二天,楚泽麾下精锐尽出,浩浩荡荡奔赴战场。
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与此同时,凤阳的技术团队又有了新发明。
“启禀王爷,此"电报"传递讯息,可比飞鸽快百倍。”李长吉捧着一个黑匣子,兴奋地说。
“只要修筑电线,通上电,就能在千里之外,瞬间通信。”李思在一旁解释。
楚泽饶有兴致地端详着这个新鲜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