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堂堂正正的血战,双方肯定都是各有死伤俘获。
关羽一方,一些中型和轻型的新型龙骨快船,也有被孙策军杀得全船崩溃、从而被俘的,也有一些战船在跳帮接舷战时砍杀不过敌人,又不愿意投降,就穿着竹筒救生甲跳江逃命,空船也就被敌人俘获了。
这都是难免的,不可能绝对技术保密。
只不过孙策就算缴获了少量新式装备,对他而言也已经晚了,不可能再大造新式战船、军械,再来翻盘。
海军建设向来都是周期很长的,孙策已经没时间了。
但是,既然不是想用这些技术来翻盘,而只是想逃命,靠着缴获的仅有几艘中型龙骨快船,近十艘龙骨小船,再稍加仿制赶造。到时候载着孙氏族人、心腹渡海转移,这还是有可能的。
一旦打开了这个思路后,孙策脑中也顿觉豁然开朗,又想到了很多其他可能性。
想到妙处,孙策击掌惊呼:
“公瑾不愧深谋远虑!此论倒是启发了我,或许我军该趁着相持固守的阶段,把上个月水战中缴获的战船全部修整一番,再加以赶造仿制,不求用于水战,只求航行快速、便于转移。
推而广之,那些船上还有缴获一些前所未见之物,有竹筒连缀的甲胄,能助人浮于水面。
还有奇怪的纵火油膏类兵器,当初就是被那种黏腻难以冲洗的火油、贴在战舰舷侧纵火,烧毁了我们的楼船!
这些东西,我们虽然没什么机会用上了,但若是能提供给曹操,将来也是一个投诚换取官爵的晋身之阶,足以助仲谋赢得曹操信赖。曹操将来如果能击退袁绍,回身和刘备血战,或许能用上。”
孙策的这个思路,说实话已经有点近似于历史上二战末期、日耳曼尼亚人的科技资料转移计划了。
当时他们知道自己的国家可能要先撑不住了,就想秘密把己方的核计划和另外一些科研材料转移到盟国倭国,继续研究和抵抗,以期万一翻盘的机会。
孙策虽然没什么科技积累,但他毕竟跟刘备军交手经历更多,总结的经验教训也多,而曹操军至今为止还没跟刘备打过仗呢诸葛瑾投刘之前那些陈年旧账不算。
孙策军通过损失了三万大军换来的经验教训、实物缴获,对于曹操肯定是很有吸引力的,可以避免曹军将来再重新踩一遍同样的坑。
只不过很多缴获,你只有样品,没有配方,曹操拿到后能逆向复刻出几成,那就很存疑了。
一些机械结构性方面的创新,有样品至少能模仿个七八成。比如救生衣,比如一些造船结构诀窍。
而那些“高黏性火攻鱼膏”之类的油脂,曹军工匠只看到实物,没有配方,只能自己试错实验,还没有头绪,能模仿出两三成效果就不错了。
周瑜跟孙策这般互相启发之下,周瑜也颇有心得,很快也想到了一个点:
“确实,为了长久之计,这方面是该好好梳理琢磨一下,我也想到了一个点:当初我广陵之战惨败而归,主要就是我们通过曹军提供的图纸和工匠、仿造的葛公车有太多弊端!
以至于被陈登用三弓床弩配上铸铁巨矢、粗麻绳和巨石滑轮拉拽倾倒,攻城战力因此大损。我后来也总结了葛公车的一些改良要点、心得,并且详细询问败兵、俘虏,摸索了陈登克制葛公车的法门。
这些法子若是能提供给曹操,曹操必然重视我军,也算是多留一条后路。而且听说曹操正和袁绍在官渡相持,曹操选择高垒深沟以拒敌,则袁绍必然会强攻曹军营垒、城寨。
若是袁绍也有依靠风闻仿制葛公车以攻曹营,我们把诸葛瑾本人防备葛公车的后手透露给曹操,不就能帮助曹操顶住袁绍的攻坚手段了么?只有曹操赢了袁绍,我们才有希望。”
孙策闻言,摸了摸胡渣子,觉得周瑜所言很有道理,但他还是有些担心,便向周瑜确认道:
“刘备和袁绍,应该是暗中结盟了吧?刘备会不会已经把诸如葛公车之类的技术,透露给袁绍了?若是袁绍有刘备一方的技术,而不是风闻模仿,我们提供的提醒,只怕未必帮得到曹操……”
周瑜想了想,倒是非常有把握,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不可能,我们不得不跟曹操抱团,是因为力弱则合。刘备和袁绍,是强势一方,刘备肯定会暗中留一手、与袁绍勾心斗角。
将来如果袁绍赢了曹操,刘备还想跟袁绍争天下呢,岂会把自己的不传之秘送给未来会成为敌人的人?我们却是别无选择,如果不竭尽全力与曹操互相援护,必然被各个击破,交流时自然也就毫无保留了。”
孙策一愣,发现似乎是这么个道理,终于下定决心拍板:“既如此,这些事情,都由公瑾伱去操心了,这几个月,你留在秣陵也没什么事,反正守城不需要你。
你还是趁着句容尚未被关羽掐断,先率一队骑兵轻装疾行,回援吴县,在吴县、钱塘等地为我主持大局,整理我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