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桩旧事了。
王阿婆出生的那一年,正好是战争局势最为错乱的那一年。
突厥雄踞西方和北方,慎肃霸占东北关外之地,吐蕃势力强大,以高原为界,割据一方,而南方和东方也错落着各色预图牟利的小国,窥伺着中原这块肥肉。
那时的中原,还处于一个名叫“大州”的朝代,然而“大州”内部,也如碎瓦一般分崩离析,林立众多诸侯国。当今皇上,也在那一年出生。
也正是那个人心飘摇的时代,人们越发热衷于侍神鬼之事,许多百姓由于惧怕兵役和灾乱,纷纷逃往山林湖泊,神庙更是被他们修到了几乎所有人烟能至的地方。
或许是信仰之力旺盛,那个时代涌现出比以往乱世更多的“灵人”。
所谓乱世出英雄,很自然地,灵人们被各大势力招拢,成为军师、将军、智囊、战士,左右着世界的格局。
但也有一些不愿归顺于诸侯的散灵,他们厌恶战乱,怜悯百姓,游历于世,路遇不平则拔刀相助,百姓们崇拜他们,将他们看做神明的化身,为他们修庙筑台,供奉香火。
“那个时候,随便走在路上都能碰到灵人呢!”阿婆回忆道。
但五十年前,天子在贤臣的辅佐下平息战乱一统中原,改国号为“良”,铁骑出征,收复失地,驱赶戎夷,开创了一个太平的大良王朝,百姓感恩戴德,莫不颂赞。
刚开始的十年,灵人折服于圣上的英明,纷纷入京谋求官名,想要成为开创盛世的一份子,天下百废待兴,能人跃跃欲试,十年的时间,“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世便初具雏形。
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天下开始变天了。
几千年来不曾断绝的灵人一脉,不再被看做神明的化身,而被当成不祥之人大肆捕杀。
于是,灵人们被迫隐姓埋名,谨慎度日,哪怕如此,也往往逃不过“头颅易万金”的结局。
王阿婆就是在那个时候遇见她的灵人的。
那年,阿婆二十五岁,在一户富贵人家家中做绣娘。
她认识一名护院,长得高高大大,浓密的眉毛和强健的身体让阿婆有一种莫名的安心感。
两人互生情愫,只差捅破那层窗户纸。
然而好景不长,一个家丁揭发了护院的身份,那天晚上,官府派来了好多官差,他们将院子层层围住,胁迫家主交出护院。
家主不从,于是,他们放了一把大火,烧了整个宅子……大火中,护院将阿婆救了出来,阿婆向他表明心迹,想和他一起远走高飞,但护院却说:“我不能走。我走了,他们就活不成了。这不是灵人的骨气。”
于是,护院回到了宅子,跪在官差面前,求他们扑灭大火,放过无辜之人。
......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他,连他死了还是活着都不知道。”
阿婆从怀里拿出一张手绢,手绢已经很旧了,但一角上绣的“晚娘”两个字,还是那样鲜明。
看着手帕,阿婆脸上泛起笑意,“但我始终记得他说的那句话,灵人的骨气”。阿婆抚摸着祁明的脸,“他是个好人,但没有活在一个好的世道里。我想,他要是活着,肯定还是坚守着灵人的骨气吧。”
“所以,这就是您收留祁明的原因?也是帮我们的原因?”
“哪有那么多原因不原因的,我老婆子没想那么多。”
阿婆摸了摸松子的头,“其实我一早就知道你们几个来历不寻常,哪有治病救人不是把脉抓药,而是运气的?你们只当世人不知灵人已久,把我这个活了七十五年的老婆子也算在里面去了,哪里知道,五十年前,灵人还遍地乱走呢?五十年过去了,知道灵人的人恐怕都死得差不多了,天下的灵人也被逮得差不多了,就剩我这个老不死的,还带着这么多不该有的记忆,活到了现在。是祸还是福,谁又说得清?”
“是福,肯定是福!”祁明倔强地说道。
“阿婆,您就不怕包庇我们招来祸患吗?今日已经有人看到了我们施灵的样子,难保没有人往灵人想去。”
“是福是祸也不重要了。长安大火,我老婆子不爱热闹躲过一劫,但其他人就没这么好运了。幸亏你们救了他们。都是善良的好孩子,阿婆就算为此丢了这条老命,又有什么舍不得的?”
嵩皓松子三人闻言都沉默了。
说实话,嵩皓二人入世只是为了师父,师父将他们教导养大,既是师父也是爹妈,他们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只身牵扯进这么危险的事情中。
而松子更只是为了自己,从来没想过什么苍生,若不是祁明开口提醒救人,说不定自己早就跑到边边角角躲起来了……说到底,自己还是上辈子那个精于计算的都市孤儿罢了,而在上辈子,自己有几分善良曾得到验证?
“是啊,今天要不是你们,那些街上的人又得死得多一些了。”祁明感叹道。
“阿婆,过奖了,我们没想那么多…”
“别谦虚啦,你们可是做了一件大功德呢,在五十年前,可是要被供起来的,阿婆您说是吧?”祁明道。
“哈哈哈哈哈,当然啦!”
“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