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真正差距(1 / 2)

科技之神 浙东匹夫 1889 字 10个月前

() 9月25日,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

中央科大,物科院,院长办公室。

丁院长案头永远有看不完的材料、批不完的文件。

丁院长是个已经年过六旬的老头儿,作为中央科大物科院的院长,他当然也是一名中科院的院士,绝对够得上“物理学家”的称呼了。

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位大洋籍华人,毕业于大洋国顶级物理名校,还在mit当过教授。

但可惜的是,蓝洞星上的大洋国可比地球上的美国抠门多了。

没有冷战的竞争,纯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导致大洋国官方也觉得“奇观误国”。迟迟不肯花重金点“大型粒子对撞机”这些“资源消耗xx亿,建成后国际威望+n”的奇观。

偏偏丁院长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还是偏实验物理。

大洋国政府不肯给mit投这个钱,留在那儿也没什么前途,这辈子估计是拿不到诺贝尔奖了。

这就是研究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的最大差别。

偏理论的,国家不砸重金搞超大型科研设备,你也能躲在书斋里研究理论。只要有突破,还是能拿诺贝尔奖就像无论是地球上还是蓝洞星,杨振宁都拿了。没办法,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穷一点也能研究出来,那玩意儿就是理论论证和数学模型。

搞实验的话,如果实验超费钱,没人给钱你就歇菜了。

所以80年代,丁院长在mit做教授做到四十来岁,心灰意冷时。恰好遇到当时国内给的待遇高、而且只要回国就是中央科大微观物理的系主任起步,还给中科院院士头衔、各种资源,就回国投奔了。

一晃又那么多年了。

丁院长正在埋头审阅时,他的助理轻轻地走进来,把一份东西放在案头,轻声说:

“院长,您有空的时候,麻烦把这份文件签一下。今天下班前我得送交校教务处。”

丁院长慢慢把元神从技术文件中收敛回来,呆滞了几秒钟,注意力才算切换过来。

就像一个修炼绝世武功的人,在收功之前一定要好好吐纳完一整个周天,防止走火入魔似的。

“什么东西?”

“今年新生的免修申请测验结果。专业课部分,要我们院里签字确认了,报到校教务处才算作数。”

“哦,原来是那东西。”丁院长想了想,也就随手签了。

分数肯定都是下面的人反复核好了的,院长其实就是签个字、承担一下领导责任。

不过丁院长签完之后,下意识多看了一眼。

因为这张表上,有一行比较突兀。

确切地说,不是一行,而是一段,那一段换行了。

丁院长下意识问:“这个谁,免修申请过了那么多?徐校长不会觉得我们物科院今年放水了吧?重修卷是不是太简单了?”

往年的这张表格,每一行都是分四列。

第一列是申请新生的学号;

第二列是姓名;

第三列是通过免修测试的科目名称,每门课用顿号隔开。

第四列是这些科目加起来的总学分。

按照往年经验,丁院长还没见过哪个新生免修测试通过的数量,一行写不下的情况。

a4的打印纸,一行四十个字符,刨除掉另外三列,至少能写下七八门课程了,而且高数上/下,大学英语1~4这些,都是合并简写的。

但是今天这张他刚刚签了名的表格上,排在第一那家伙,测验通过的数量写了整整两行还拐了个弯,最后一门课写到第三行才写下,害得整张表看起来很不和谐。

这太特么醒目了,丁院长想不注意到都难。

“小胡,我们这个免修测试和交流生计划,实施了多少年来着了?”丁院长忍不住问助理。

年纪大了,对那些世俗管理事务并不太上心,经常记不住。人家的大脑,是要用来记科研大事的。

“院长,90年开始的,今年是第八年了。”助理小胡很好地扮演了备忘录和“给事中”的角色。

丁院长:“八年了,应该没见过新生通过率这么高的吧?是今年的学生素质突然拔高了,还是出重修补考卷的老师放水了?”

小胡委婉地说:“我已经跟专业课补考卷的出题老师,都沟通过了,他们都表示绝对是公事公办的。

而且我是这么想的:这表上其他人的通过率,都挺正常的。比如这个第二名,六班陈刚,一共通过高数上下、外语四门,专业课也主要是两门数学、基础物理、电路,一共六项10门课,47个学分。这说明卷子难度应该没问题吧?只是第一名好得太突兀了。”

助理这么一说,丁院长也觉得正常起来了。

中央科大要求算是国内最严格的了,本科一般要240个学分才毕业。

不过大四实习、论文毕业设计全加起来占掉四分之一,所以文化课也就每年60分。相当于每学期平均要修6门5分的主课,或者凑更多两三分的选修课。

第二名的陈刚新生期就申请通过47个学分的免修,相当于可以比其他同学省掉一个半学期的时间了,在往年这个表现绝对是稳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