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梁云绍(3 / 4)

也运出去了不少,可这些跟天灾比起来,收效甚微,而且灾民的数量越来越多,纵使解决了她们现在的口粮问题,那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也是没有粮食可以吃的,多少人流离失所,这对整个朝廷的稳定也是一个大问题。

好在前段时间科考的时候,皇上在殿试的时候,还算是收到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他记得答卷的那个,考生叫张青铭,卷子上写的都是他自己的见解,虽然略显青涩,可其中的一些措施却是十分有用的。

当时看到的时候不光他,就连身边的考官也啧啧称叹,觉得这考生写的其中有些措施比如说以工代赈就是可以施行的,朝堂上的都是人精,得知有这种想法纷纷去落实,谁做好了,那不就是正巧拍中了皇帝的马屁,还能在皇帝面前立上一功,只是南方的水灾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虽然大部分的措施可以做,可以疏散那些灾民到不同的地方,然后开棚施粥,再就是朝那些大户人家筹措粮食,以朝廷的某些小利诱惑,有的是人愿意上钩,灾后预防瘟疫的措施也已经有所施展,朝廷特地派了御医前去,就是为了防止大面积的瘟疫蔓延。还有一些其他的措施,也都在慢慢的实行,数日以来已经有了点效果,可是要想从源头上解决涝灾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南方涝灾严重处河岸决堤的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就落在了工部的头上,以往数年来用在,水利工程上的人力物力财力,都不在少数,可今年这次大水发的实在是太厉害,周围很多地方都遭殃了,庄稼房屋甚至连人都被洪水冲走,损失太大。

这还不是最让人头疼的,这次的水灾让整个大元朝损失惨重,如果这个时候再有边关虎视眈眈的外敌入侵,那麻烦就大了。所以整个朝堂很重视水灾这件事。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今年发生了大水灾,可明年后年呢,要是三年之内再来一次,大云朝肯定要受到重创,到时候岂不是给外地创造了便利条件?

所以很多人都明白这次治理水患的重要性,加固堤坝,建造水利工程,是必须要提上日程的要事。满朝文武能够做到的,也就只有工部。而工部尚书梁云绍,就是最能得到重用的人。

梁云绍这个人当了户部尚书十几年,手下大大小小的建筑工事多不胜数,水利工程也不在少数。

因此皇上燕景诚便将治水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梁云绍,朝堂之上除了他也没有别人可以胜任这个工作了。

梁云绍好歹混迹官场这么多年,早已经混成了人精,虽然一腔赤诚,为百姓谋福利,可是官场黑暗,到处都是勾心斗角的地方,但看这次涝灾,朝中有多少官员打着赈灾的旗号中饱私囊的,可是这些人互相抱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伪装的太好,有几个还特别受皇上的重用,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不是他一个工部侍郎能动得了的。

他能做的也就只有安守本分,做好自己管辖范围之内的事罢了,修建水利工事这件事,梁云绍也不忘了向皇上要了一个特权,那就是全权交给自己做决定,皇上燕景诚平日里虽然有些容易听信谗言,可也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直接给梁云绍一道圣旨,此次工事全权由工部侍郎梁云绍负责,当地州府县当全力配合。

梁云绍得了这么一道圣旨,心里的担忧才稍稍的放了下来,回去之后立马召集工部的那些官员,一起商讨接下来的安排上。

首先就是环境的考察,这次南灵受灾的有好几个地方,他们需要去现场去考察一下,具体决堤的地方,另外,这一次修建工事,需要提前踩好点,然后再开始设计图纸,以及所需要的预算,得到户部拨款之后才能正式动工,这一来就得需要不少时间,等到真正动工的时候,他还要亲自去盯着整个进程。

一时间头大不已,手下的人手更是不够用。

经过几个日夜的商讨,工部终于确定了大体的方针,已经在图纸上大致确定了几个受灾的位置,到时候将几个地方的情况汇总一下,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这次的水灾是在河段的中下游位置,所以他们需要在几个地方加固堤坝,另外着重受灾的地区也需要做好防护。除此之外,这次堤坝的建筑还需要加固更多,至少得用个十年二十年无虞才是。

于是乎,梁云绍开始带着他手底下的人加班,画图纸,查古籍,一切有用的书籍和数据都不能放过,特别是图纸,更不能有失误。

梁潇潇和张青铭在老家祭祖完之后,就赶紧的返回京城了,在走之前,梁潇潇在陵城查了一遍账,收入还是非常可观的,要说酒楼,盛江山绝对是美名远扬,每天的食客都爆满,没办法,其中的一些菜被人就是想模仿都模仿不来。就比如说辣炒大肠,明明就是辣椒炒的猪大肠,先不说辣椒外面市面上卖的那么贵,量少不说,能不能买得到还得另说,就是那个大肠,不知道为甚,盛江山炒出来的味道那真的是绝了,可是他们炒出来的大肠总有一股怪怪的味道,让人吃着难以下咽。

作者有话要说: